第二卷 动物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50&run=13

山东有海岸线3121公里,近海岛屿299个(指全国统一编号岛屿。岛岸线长551.36
公里。),沿海滩涂广阔,海洋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螺、贝、乌贼、章鱼、虾、蟹、
海参、海胆等经济动物资源丰富。沿海人民自古以来享“渔盐之利”,新中国建立后,
除捕捞之外,养殖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藻类和海洋动物的养殖发展
更快,对繁荣经济、富裕人民,贡献很大。内陆地区,水生种类作为饵料生物,以浮
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比较丰富。陆生的圆虫、扁虫、丝虫和线虫等很多是动、植物
的传染病源。昆虫种类最为繁多,许多种类能直接或间接为害人类,但一些种既可作
为资源直接利用,又可利用某些种间的生态矛盾,发挥天敌作用,变害为利,使其为
人类利益服务。对一些重要害虫防治的研究,仍是重大课题。
原索动物在山东虽种类不多,但黄岛长吻虫、多鳃孔舌形虫由于分布区窄、数量
稀少,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青岛文昌鱼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山东鱼类有370余种,约占全国鱼类种数的13.2%,其中纯淡水鱼类有115种,主
要由江河平原鱼类和中印平原鱼类组成,基本无甚特有种;七鳃鳗科、鲑科 (除引进
种外) 、 鱼科等冷水性鱼类和裂腹鱼亚科、平鳍鳅科和 科等高原和急流鱼类,尚
未发现。淡水鱼类以鲁西鲁南湖区和沿黄(河)一带,种类较多,各属、种多有代表。
海洋鱼类有250多种, 以暖温性和冷温性鱼类为主,暖水性和冷水性种类较少,主要
经济鱼类有40多种。带鱼、小黄鱼、真鲷、鳓鱼等几种传统的重要海产经济鱼类,由
于盲目发展船网,酷渔滥捕,兼以水质污染,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渔获物质量很差,
产量锐减,一时很难恢复。淡水渔业也有同样情况。80年代后期以来养殖产量即已超
过捕捞产量,生产量的提高并不能表示自然资源的恢复。
山东的陆生脊椎动物,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两栖类种类比较单纯,仅有9种,均
为无尾类, 有尾类尚未发现。爬行类已知有27种,约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0.9%,种
类也不多。其中龟鳖目6种(包括海洋种类),有鳞目中蛇类有15种,蜥蜴类6种。
陆栖脊椎动物中,山东以鸟类最多,有408种和亚种,隶属于64科、181属,约占
全国鸟类的32.8%。由于山东地处许多鸟类迁飞的要道,故鸟类中以旅鸟为最多,有
220多种, 其次为夏候鸟,留鸟较少。由于夏候鸟较多,所以在山东境内产卵繁殖的
鸟类达130多种。 在山东鸟类资源中,尚有许多珍贵、稀有或濒危的鸟类,被列为国
家重点保护的对象,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白鹳、黑鹳、大鸨等16种,列为国家二类
保护的有彩鹳、白琵鹭、鸳鸯、天鹅类、鹰类、 类、隼类等52种,此外还有大批鸟
类也应加以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丰富人类生活,
作用很大。国家已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公布了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单,我们应广
为宣传,认真贯彻。
山东没有原始森林,大型兽类如虎、豹、犀、象、麋鹿等早已先后绝迹。现存哺
乳动物有55种,以食虫目、翼手目和啮齿目等小型兽类为主,水生的鳍足目和鲸目也
有7科15种,相对较多,其中小须鲸、长须鲸、座头鲸、黑露脊鲸和灰鲸等5种,为国
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鲸类也在公海活动,应与国际合作,共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