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生产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70&run=13

  山东的玻璃钢工业是在50年代后期,伴随着玻璃纤维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1956年,博山玻璃厂试制成功玻璃纤维棉后,经深加工,试制成功玻璃钢绝缘板,
1958年投入生产。1957年,兵器工业部山东化工厂和第五三研究所用铂坩锅拉制出
玻璃纤维,翌年仿照苏联Аг-4С、Аг-48等产品,开始研究酚醛玻璃钢和聚酯
玻璃钢结构件。1960年,山东化工厂生产的玻璃钢发动机壳体参加了山东省尖端技
术展览会。
  1966年,南定玻璃厂采用手糊工艺生产出玻璃钢管道、酸洗滚筒、耐酸泵等。
1967年,济南塑料九厂生产出玻璃钢氧气瓶和玻璃钢液化气罐。到60年代后期,各
玻璃钢企业都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
  进入70年代,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德州的武城和宁津、潍坊的安丘和益
都等地,建起了一批玻璃钢生产企业,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其中尤以武
城县的玻璃钢工业发展最为迅猛,很快就形成了以滕庄乡、鲁权屯乡为主的玻璃钢
工业体系,先后建起了武城县玻璃钢总厂、玻璃钢消声器材厂、暖通设备厂、汽车
改装厂等160多个玻璃钢企业,主要产品有玻璃钢冷却塔、风机、风道、空调器、
消声器材等300余种,从业人员万余人,年产值逾亿元,成为武城县工业的支柱行
业。
  80年代初,山东玻璃钢工业又开始向鲁南、鲁西南地区发展,邹县、新泰、枣
庄、费县、肥城、滕县、泰安等地也相继建起了一批玻璃钢生产企业。同时,各玻
璃钢企业与省内外科研、设计单位及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合作,积极从国外引进先
进技术和设备,依靠技术进步求得高速发展。
  到1985年,山东玻璃钢工业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上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产
量居全国第二位,玻璃钢企业300余个,从业人员约2万人,产品品种达500余种,
年产值约2亿元。
  生产玻璃钢的原材料,除玻璃纤维及其织物外,还有作为基体材料的热固性合
成树脂(其中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呋喃树脂、脲醛树脂等)
和作为辅助材料的固化剂、促进剂、脱模剂、增强剂、染料、填料等,其中不饱和
聚酯树脂用量约占合成树脂总量的80%以上。1975年前,省内无不饱和聚酯树脂生
产企业,全靠省外运进,玻璃钢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1975年后,济南、青岛、
烟台、淄博、枣庄等地有13个企业相继建起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基本上解决
了玻璃钢工业的基体材料供应问题。辅助材料主要靠石油、化工、冶金等部门供应,
省内都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