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生产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63&run=13

  1955年,博山玻璃厂为扩大产品品种,派人到上海斯美玻璃纤维厂学习生产玻
璃纤维技术后,在厂内自制了加工抽丝机2台,以小镍铬坩锅化料进行玻璃纤维试
制。1956年试制成功玻璃纤维棉,并投入批量生产。1958年,该厂又派人到上海、
扬州等地参观学习,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并兼产具有耐酸、耐碱、隔音、保温等用
途的玻璃丝棉和丝棉砖。
  1960年,博山玻璃厂迁并于淄博南定玻璃厂,不久停产。1966年3月,南定玻
璃厂在扩建玻璃钢生产项目的同时,省调拨供给铂2.4公斤,省科委支援铂1.2公斤,
由上海耀华玻璃厂负责加工成铂坩锅1台,重3245.75克。同年12月13日投入生产,
抽出80支纱的玻璃纤维,平均日产量39.9公斤,成为省内第一个采用铂坩锅拉制玻
璃纤维的企业。
  1967年6月,南定玻璃厂首次改用代铂坩锅,抽出45支纱的玻璃纤维,平均日
产量41.67公斤。
  1968年,青岛砖瓦一厂在生产砖瓦的同时,采用陶土坩锅拉制玻璃纤维,生产
玻璃纤维保温材料,同时利用捻线机和织布机,生产多种规格的中碱玻璃布及乳胶
布。1975年,该厂停止砖瓦生产,改为青岛玻璃纤维厂,专产玻璃纤维。
  1971年5月,国家投资623万元筹建邹县玻璃纤维厂,设计能力为年产无碱玻璃
球3000吨,无碱玻璃纤维纱300吨。1975年基建安装竣工,1976年1月玻璃纤维纱投
入生产,成为省内最大的玻璃纤维企业。
  1973年,临清县卫生管理所在国家建委建材局的支持下,建起玻璃纤维制品厂,
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年产玻璃纤维布50吨左右。
  1978年,全省共有县属以上玻璃纤维企业7个,均属地方小型企业,其中除邹
县玻璃纤维厂由国家投资建设外,其余各厂都是自筹资金、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
固定资产总值共950万元;实有铂65.67048公斤,拉丝机57台,织布机205台,捻线
机23台,整经机12台;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4.74万元,生产玻璃纤维纱582.32吨,
玻璃纤维布310.84万米,实现利润39.88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乡镇玻璃纤维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企
业主要分布在德州、泰安、济宁、临沂、菏泽、青岛、烟台、济南等市(地)。至
1985年底,全省共有乡镇玻璃纤维企业56个,县属以上企业3个,固定资产共约
1200余万元,产值超亿元。
  生产玻璃纤维的主要原料是中碱玻璃球和无碱玻璃球。1985年前,这两种原料
均由外省调进。1985年新泰玻璃厂中碱玻璃球窑投产,年生产能力为2800吨,解决
了省内需要,但无碱玻璃球仍由外省调入。

  1985年山东省县属以上玻璃纤维企业产量及产值表
表2-2
┌───────┬─────┬────┬─────┬─────┐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产量  │工业总产值│工业净产值│
│       │     │    │(千元)  │(千元)  │
├───────┼─────┼────┼─────┼─────┤
│青岛玻璃纤维厂│玻璃纤维纱│385吨  │1926   │897    │
│       │玻璃纤维布│164万米 │     │     │
├───────┼─────┼────┼─────┼─────┤
│邹县玻璃纤维厂│玻璃纤维纱│477吨  │3106   │1699   │
│       │玻璃纤维布│273万米 │     │     │
├───────┼─────┼────┼─────┼─────┤
│临清玻璃纤维厂│玻璃纤维布│116万米 │692    │2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