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项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256&run=13

  (一)赤泥综合利用多品种生产1962年,山东501厂水泥厂(现山东铝厂水泥厂)
利用本厂炼铝废渣--赤泥为主要原料,替代部分钙质原料,采用合理配料及严格生
产管理制度等措施,用回转窑生产出硅酸盐水泥,系国内首创。该技术为工业废渣
赤泥综合利用开辟了途径,节约了钙质原料,降低了水泥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及
堆渣占地面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曾获冶金工业部的嘉奖。
  (二)矾土水泥的研制枣庄矾土水泥厂和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于1972年合作完
成。该项技术是以当地矾土资源作为水泥原料,替代粘土配料,提高了水泥生料的
易烧性,扩大了水泥熟料烧成温度范围,增强了水泥早期强度,并具有耐高温、耐
腐蚀、强度高等特性,属国内首创。为开发利用矾土资源及扩大水泥新品种拓开了
新途径,可节约土地,降低水泥成本,具有推广价值。
  (三)多孔陶瓷制品由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詹庆海、樊启晟、潘缉涵、赵宗昱等
人完成,国家建材总局于1975年11月进行鉴定。该技术是采用颗粒堆积烧结及增孔
剂等生产工艺制作微孔陶瓷制品。制品有分布均匀的开口气孔,且气孔率可根据需
要进行控制。具有耐酸碱、强度高、孔隙率适中、过滤效果好等优点。主要用于过
滤、净化、消声、除尘等。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工业用陶瓷制品的空白,已在全国近
百个企业推广应用。
  (四)无介质磨由建材701矿荣葵一、宋秀敏、郭藩婵、邹赛山、陈伟继等人于
1972年完成,亦称自磨-宽分级跳汰工艺。该项目是采用矿石自磨新技术,结合不
分级混合入选金刚石的方法,组成金刚石原生矿粗选工艺,与多段破碎工艺比较,
基建费用降低62%,建筑面积减少70%,生产人员减少50%,水电消耗降低50%。
  (五)高频洗选技术由建材701矿刘汉理、崔国治、施飞翔、赵德成完成,国家
建材总局于1976年进行鉴定。该技术是利用金伯利岩具有弱磁性而围岩不具弱磁性
的特点,通过电磁信号及相关装置,迫使金伯利岩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达到矿石
与脉石的自动分离。用该技术选矿可除去矿石中85%的废石,提高工效2.1倍,减
少手选用工50%以上,为金刚石选矿的自动化作业开辟了道路,属国内首创。
  (六)短纤维石棉无尘纺纱工艺由青岛市建筑材料研究所马广弟、曾宪章、姚积
芸、张湛等人完成,国家建材总局于1976年组织鉴定。该工艺改干法生产石棉制品
为湿法生产,从投料、疏纺、纺线、合捻到织布均将石棉浸在水中进行。该成果填
补国内空白,是短纤维石棉纺纱工艺中的一次突破性变革,对消除石棉粉尘对人体
的危害、改善生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