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0-1985年山东建材工业学院毕业生人数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244&run=13

  (一)历史沿革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是在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
的,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是由华东财经办事处(以下简称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
校演变合并而来的。1948年3月,华东财办工矿部接收了胶东建国学校所属的第三
大队和财经总队共500名学员和部分干部,在博山成立了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校。
1949年9月,华东财办工矿部又接收南京国立高级窑业学校师生员工41名及少量图
书仪器设备,成立了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1951年12月9日,以上两校分
别改名为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工业技术学校(简称山东工业学校)和华东工业部山东
中等窑业技术学校。1952年9月6日,两校合并为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隶属山
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厅。1953年6月21日,省工业厅把学校移交给中央人民政府重工
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博山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此后,学校隶属关系和名称几经更迭。1958年5月下放给博山市人民政府,1959年6
月学校又归属建筑工程部,1960年4月改名为博山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70年
10月,学校由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下放给山东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工厂办学校。
1971年8月22日,学校划归山东淄博建材机械厂。1977年6月25日,经山东省建委批
准,厂校分离,学校部分改称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校。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
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保留部分中专专业,
受国家建材总局和山东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材总局为主。1980年11月,经建筑材
料工业部与山东省政府协商,同意该院在济南建设新校址,学校本科部开始陆续由
博山迁至济南,部分中专专业仍在博山。
  (二)专业设置1948年,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校设应用化学、测绘、采矿、会
计、材料、机械、检验、文化(预科)等8科。1949年窑业学校设耐火材料1个专业。
1951年6月,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后,两校共设机械、化工、机电、窑业4科。
1953年5月,专业设置调整为耐火材料、水泥工艺、水泥机械装备、工业企业电气
装备和分析化学5个专业,学制3年,成为专门培养建材专业人才的学校。此后,专
业设置又有调整,到1955年8月基本稳定为水泥工艺(后改为硅酸盐工艺)、分析化
学、非金属矿山开采3个专业。
  1978年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学院设水泥工艺、分析化学、建
材工业自动化3个专业,中专部设非金属矿开采、非金属选矿2个专业,本科和中专
学制均为4年。1985年,该院4年制本科设硅酸盐工程、分析化学、生产过程自动化
3个专业,3年制专科设非金属矿开采、非金属选矿、工程测量、非金属地质勘探4
个专业。
  (三)教职员和学生1948年3月建校初期,除原来的少数专职教师外,所需教师
均由华东财办工矿部抽调所属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担任。1949年底,两校有教职员
工57人,其中教师10人。此后,通过招聘、国家分配和培训,教职工队伍逐年扩大,
1955年,有专职教师73人(其中大学毕业52人);1961年秋,有教职工312人,其中
教师94人。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学校精简,教职工压缩,大部分教职工下
放到实习工厂参加劳动,1962年底实有教职工184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后,学校停课,大部分教职工下放到实习工厂参加生产劳动。1973年,学校开始招
收工农兵学员,教职员工带领学生实行“开门办学”。1977年6月,学校实有教职
工186人,其中教师73人,此后恢复了正常的招生和教学秩序。1978年改建为山东
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1985年底,学校有教职员工共950人,
其中教师372人。
  1948年建校初期,在接收胶东建国学校的500余名学员中有380余名留校学习,
其余分配了工作。1952年山东工业学校和山东中等窑业技术学校合并时,在校学生
706人,1953年秋为902人。此后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59年秋,在校学生达到1183
人。1962年,学校规模调整,1963年底,在校学生501人。“文化大革命”初期,
学校停止招生。1973年学校恢复招生,招收工农兵学员。1979年10月,在校学生有
400余人。1978年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学院规模为在校学生3000
人,中专部学生400人。1985年,在校学生1578人。
  1948-1949年,在学校结业的2年以下短期培训学员649人;1950-1958年,共有
毕业生1635人,其中中专生1342人,其它培训班学员343人;1959-1981年,共有毕
业生2486人;1982-1985年,共有毕业生944人,其中中专生231人,本科生713人。
  (四)教学设施1948年,校址在博山,校舍仅有经过修补的2000平方米的旧房。
1949年,华东财办工矿部将所属研究所的兵工研究室划归学校,并增设机械工厂作
为教学实验和实习基地。1951年5月华东财办工矿部山东办事处搬迁济南后,将原
驻地移交学校作为校舍,学校占地面积43957平方米,有各种教学仪器设备122种(
组);另有内燃机7台,车床26台;图书馆藏书7233册,报纸11种64份,杂志67种
105份。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专业的调整,1955年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到17027平方
米,有实验室7个,图书馆存书19506册,实习工厂设有车、锻、钳、铸等车间,教
学设备价值360100元。1977年7月,学校固定资产207万元,各种教学仪器3200多台
件,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1982年,学院有实验室29个,有价值340余万元的教学科
研仪器和成套录放像专用电化教学设备,图书馆藏书11.37万册。1981年开始在济
南市七贤庄建新校,到1985年底完成投资1757万元。
  (五)科研成果及论著1978年改建为学院后,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1980年,
学院为潍坊水泥厂提供了部分扩初设计,1981年为博山水泥厂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
并先后为济南水泥厂、大汶口石膏矿、平度滑石矿、山东省建材机械厂、海阳滑石
矿、沂南金矿等6家厂矿进行了厂矿区地形测量。1982年,该院先后开展了“利用
本地工业废料试制新品种建筑材料”、“利用地方原料及废渣研制低温快烧釉面砖”
、“苏州瓷土矿实验”、“爆炸地表效应测试”、“混合材料活性激发剂和掺加混
合材料提高水泥早期强度的研究”、“甲醇废液分离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等8个
项目的科研工作。到1985年仍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25项,其中3项完成并通过鉴定。
  1980年6月,学院成立了由17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至1982年先后举行学术报
告会12次,写出各种论文9篇,参加全国各类学会组织19个,与186个单位建立了情
报联系,并出版了《建材技术资料》和《建材情报通讯》两种刊物。

  1980-1985年山东建材工业学院毕业生人数表
表7-1
┌─────────┬──┬──┬──┬──┬──┬──┬──┐
│年度毕业生人数专业│1980│1981│1982│1983│1984│1985│合 │
│         │  │  │  │  │  │  │计 │
├─┬───────┼──┼──┼──┼──┼──┼──┼──┤
│本│水泥工艺   │  │  │77 │79 │79 │82 │317 │
│ ├───────┼──┼──┼──┼──┼──┼──┼──┤
│ │分析化学   │  │  │38 │79 │39 │42 │198 │
│ ├───────┼──┼──┼──┼──┼──┼──┼──┤
│科│建材工业   │  │  │81 │40 │39 │38 │198 │
│ │自动化    │  │  │  │  │  │  │  │
│ ├───────┼──┼──┼──┼──┼──┼──┼──┤
│ │小计     │  │  │196 │198 │157 │162 │713 │
├─┼───────┼──┼──┼──┼──┼──┼──┼──┤
│中│水泥工艺   │40 │40 │38 │  │  │  │118 │
│ ├───────┼──┼──┼──┼──┼──┼──┼──┤
│ │分析化学   │39 │40 │  │  │  │  │79 │
│ ├───────┼──┼──┼──┼──┼──┼──┼──┤
│专│非金属选矿  │  │  │  │  │  │39 │39 │
│ ├───────┼──┼──┼──┼──┼──┼──┼──┤
│ │建材工业   │43 │  │40 │  │79 │35 │197 │
│ │自动化    │  │  │  │  │  │  │  │
│ ├───────┼──┼──┼──┼──┼──┼──┼──┤
│ │小计     │122 │80 │78 │  │79 │74 │4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