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水泥与水泥制品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2&run=13

  山东石灰岩资源丰富,为发展水泥工业提供了条件。到1985年,已探明矿产地
36处,其中探明储量的31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
  山东最早的水泥企业,是1917年德国人在青岛建的水泥厂。民族资本水泥工业,
始于1920年民族资本家朱敬舆在济南建的济南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德国人所建
水泥厂于1948年倒闭,济南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也因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发展
缓慢。建国前,山东始终未能形成规模化水泥工业生产。
  建国后,人民政府迅速恢复了济南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50年代末,
为支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东开始兴办小水泥工业。到60年代中期,经过几次整
顿和技术改造,全省水泥产量达到70余万吨,初步奠定了小水泥工业发展的基础。
1970年,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小水泥工业又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在发展地方小水泥的同时,山东又于1958年和1972年、1984年先后筹建了山
东铝厂水泥厂、山东水泥试验厂和鲁南水泥厂3家大中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并
于7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了一批乡镇水泥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举、中
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1949-1985年,国家对山东水泥工业的总投资
为50802万元(不包括鲁南水泥厂),占建材工业总投资的49.4%。
  1985年,全省有已投产的水泥企业347个,其中大中型回转窑厂2个,县属以上
立窑厂113个,乡镇水泥立窑和小回转窑厂232个;职工88134人;水泥产量1121.85
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8084万元,利税1716.4万元。水泥品种有: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油
井水泥。全省县属以上企业水泥合格率达99.92%,水泥平均标号为499.3号。
  山东水泥制品工业是50年代末起步,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工业门类。1958
年水利电力部、省电力工业局投资建成的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承装公司水泥杆厂是山
东最早的全民所有制水泥制品企业,主要产品为锥形电杆。随后,济南、滕县、明
水、临沂、烟台、莱西、济宁等地相继建起一批水泥制品企业,主要产品为普通环
形电杆。到1966年,全省水泥电杆产量达到6.72万根。
  70年代初,国家及地方政府根据水泥制品业的发展方针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增
加了对水泥制品工业的基建、技措投资,兴建、扩建了一批工厂,改造了一批原有
企业,同时开发了水泥压力管(包括预应力管和自应力管)、预应力水泥电杆、混凝
土轨枕等新产品。山东水泥制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进入80年代,随着城乡建设对水泥制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水泥制品工业的产
量、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乡镇水泥制品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水泥制品工业的
一支生力军。
  1985年,全省水泥制品企业433个,职工总数19976人,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
元。其中县属以上企业34个,职工7572人,工业总产值6573.8万元,利润937.4万
元。主要产品有水泥管、水泥电杆、石棉水泥瓦、石棉水泥波瓦、水泥瓦及农房水
泥构件等,共有100多种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