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散装水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18&run=13

  发展散装水泥,是国家的一项经济政策,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每推广应
用1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纸60吨(折合优质木材330立方米),减少水泥损耗
500吨,节约用电1.2万千瓦时,节省工日600个,降低生产成本5~7%,综合经济
效益在35万元左右。
  1965年11月,国家经委、计委、建委、建材部、物资部联合号召推广散装水泥。
1966年3月,省建设厅、省物资厅、省交通厅和省计委、省经委联合成立山东省推
广散装水泥领导小组,在省建设厅设立了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全省散装水泥的推
广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省散装水泥领导小组解体,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亦
随之取消,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只有济南、青岛、济南东方红、莱
阳、潍坊、博山、临沂、曲阜、新汶等十几家水泥厂,自己建库购车,供应散装水
泥,推广量每年仅十几万吨。
  1972年,国家建委召开了全国推广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同年12月在潍坊市召开
了全省第一次推广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对散装水泥的推广作了部署。1973年,恢复
成立了山东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散装水泥办公室,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由省建筑材料
工业局负责。
  1976年,以国家散装水泥办公室投资为主,在德州市建立了1座容量3000吨的
散装水泥中转库,配备10辆散装水泥翻斗车组成运输车队,中转从淄博、济南调运
的水泥。此后,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临沂、聊城、济宁、泰安等8个市地,
先后建立了散装水泥运输车队,全省共有散装水泥车100辆,后增加到250辆,翻斗
车也大都被汽卸车所取代。与此同时,散装水泥配套设备也不断加强,1978年,省
散装水泥办公室委托枣庄市研制了容量20吨的活动钢板罐,很快在全省推广,到
1983年,全省有活动钢板罐900个,散装水泥推广量有了明显的增长。1984年,全
省散装水泥推广量达到89.06万吨。1972-1984年,全省共推广散装水泥685.86万吨。
  1985年,国务院以国发(85)27号文批转了国家经委《关于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
见》的通知,提出了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要求,并规定了发展散装水泥的资金来源。
同年,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建材局等6个单位联合行文提出了相应的意见。省建
材局还下发了《关于对部分市地使用水泥实行散装供应的通知》,通知规定,从济
南、淄博、潍坊3市调往青岛、聊城、德州、惠民、泰安的水泥,原则实行散装供
应。此后,推广散装水泥的工作逐步健全,散装设施逐步完备,推广量稳定增长。
1985年,全省有144家水泥厂建有散装设施,发散能力为40%以上,全省散装水泥
车达到331辆,活动钢板罐1000个,并建起了一批砖混结构储存库,当年散装水泥
推广量为103.3吨,比上年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