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6&rec=152&run=13

  60-70年代,企业技术装备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国家又无统一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很不稳定。每立方米荒料一般仅生产10~15平方米的板材,成品光泽度为
70度~80度,人年均生产板材一般为70~120平方米,而且不能生产薄板。
  1979年,国家制定了《JC79-84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标准》,各大理石板材生
产企业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多数厂矿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小组,产品质量稳步
提高。进入80年代,一些企业从国外引进设备,开始生产薄板,每立方米荒料可生
产25~30平方米的薄板,板材规格可达105×75厘米,人年均生产板材120~220平
方米,板材的光泽度达80度~110度,较好的厂家可达115度,掖县大理石矿1982年
达到116度,1983年达到119.4度。在全国“三石”行业联检中,掖县大理石矿雪花
白产品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第一名。平度大理石矿雪花白产品1983年获得国家银质
奖。
  60年代,山东大理石板材产品不足10种,主要有“雪花白”、“海绿”、“乐
霞”、“云灰”、“翠绿”、“鸡肝绿”等;70年代发展到10多种,主要有“雪花
白”、“豆瓣绿”、“石桥花”、“罗霞黄”、“莱阳绿”等;80年代,山东大理
石板材产品达到20多种。
  60-70年代,山东大理石板材主要是按国家计划供外销,60%以上出口国外,
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简政放权的政策,企业在完成国家
计划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使大理石板材成了国际、国内石材市场上的热
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