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仪器研制及方法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5&rec=164&run=13

  (一)AD─1型极谱仪的研制
  1978年山东海洋学院研制成电化学分析仪“AD-1型极谱仪”,可测定海水中铜、
铬、铅和锌等重金属,并能在3分钟-5分钟内快速测出含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
测。
  (二)DY-1型大气有线遥测装置
  1978-1981年淄博市环保监测站研制成DY-1型大气有线遥测装置,可自动监测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和风向、风力等气象参数;并能通过电话线路传输到中心控
制室自动记录、打印,节约人力,数据可靠,成本低,易操作。该成果获1982年省
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DK-12型电子控制大气采样器
  1979-1980年青岛市环保研究所和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等共同研制成功“DK-12
型电子控制大气采样器”,可以定时、定量连续采样,解决了大气采样过程中用人
多、易失误等问题,在全国环境保护和卫生系统广为应用。该成果获1980年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
  (四)D-1型多功能大气自动采样器
  1984年省环境卫生监测站等单位完成的“D─1型多功能大气自动采样器”,是
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地位的大气污染监测仪器。该课题获198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
奖。其中控制流量的稳流阀装置设计新颖,具有独创性,获1988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五)小型水质监测车
  1984年淄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研制成小型水质监测车,可测定pH值、电导率、
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及铅、铜、锌、铬和酚、氰等18个项目,并备有电源,适于0℃
-35℃条件下工作,满足了对水污染的调查和治理项目的验收等现场监测需要。
  (六)青岛市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1985年青岛市环境监测站研制成青岛市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1个
中心站和6座子站组成,可自动连续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一氧化
碳、飘尘等6个空气质量参数和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及风向偏差等气象
参数。子站微机每10秒钟采集一个数据,每30分钟求一次平均值(求平均值的时间
根据需要可设定)。待中心站发出命令后向中心站发送。该系统经合理选型,用较
少的资金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连续自动化设备,并配备部分国内仪器,建成具有青岛
特色的自动监测系统,是目前国内少数运行良好的系统之一,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成果获1988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大气中二氧化硫连续自动监测仪
  1982年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研制而成。研制中首次将四级电位跟踪微库仑滴定法
用于大气中二氧化硫连续监测。设计了新颖的自搅拌式滴定池,成功地解决了美国
Dphrman公司T-300-P型滴定池烧制难度高,极易渗碘的问题。仪器具有灵敏度高、
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克服了国内同类仪器的过滤管吸附二氧化硫的弊病。在灵敏度、
响应度、精度等方面均优于国内同类仪器及国外已商品化的同类仪器。
  (八)节能式化学耗氧量恒温加热回流装置
  1989年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节约电能85%以上,不用冷却水,使用方便,
并能保证在测定各种不同水样时,取得与标准方法完全可比的数据。
  (九)泡沫浮选富集分离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和简易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研
制及应用研究
  1990年由济南市环保所和山东大学研制完成。该课题研究了泡沫浮选法在环境
监测中的应用,建立了离子浮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镉、钙和银的方法及离
子浮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不同数量级六价铬浓度的方法。该方法比一般
方法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同时精密度、准确度均高。研制的DXX-Ⅱ型多功能吸
光度显示仪与72型分光光度计联用,做单波长和双波长分析。多功能吸光度显示仪
结构简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对样品中有浊度、色度等高背景吸收干扰试样的
测定,提供了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的方法与途径。
  (十)QG100-1型TSP切割器的研制
  1991年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共同完成。该装置与原KB-
120型空气采样泵配套作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微粒常规监测的规范化采样器,解决
了国内长期存在的总悬浮微粒测定数据与国外标准化大流量采样器无可比性的问题。
该切割器以最佳结构组合保证了主要工作参数与标准化大流量采样器相一致,流量
标准装置可方便地将切割器入口流量标准到一级工作标准-罗茨流量计上,使流量
不受采样泵抽气量和负载阻力影响,避免了采样后校正流量所造成的误差,保证了
采样体积的准确。并使环保系统已拥有约30000余台KB-120型中流量采样器做为规
范化仪器继续使用,为国家节约设备更新资金4000万元。该课题1992年获省科技进
步三等奖。
  (十一)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源测定方法的研究
  1992年由淄博市环保所完成。该研究从理论上归纳了无组织排放源的4种监测
方法,即元素平衡法、箱式法、通量法和污染物地面浓度反推法,并从监测工作量、
难度、计算工作量和数据精度4个方面分析无组织排放源监测方法的实用性,确定
最佳监测方法。该课题获省环保局199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