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鲁西平原区(Ⅰ2)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68&run=13

位于黄河以南、鲁西湖带以西,介于现今黄河与1855年前明清故道之间。区域轮
廓似簸箕状,簸箕口指向鲁西湖带,南、北、西三面为高地。西部最高海拔73米(东
明县于楼),向东宽展微倾,至湖带所在的微山县最低海拔仅30米。
根据区内地貌结构,划分为3个三级地貌区。
(一)湖西联合扇形高地区(Ⅰ2a)
位于鲁西平原西部单县、定陶、东明、菏泽、鄄城、曹县一带。西接河南省,东
大致沿成武天宫庙-定陶-鄄城一线与平原中部坡洼地区为界,南与安徽省接壤。
区内地貌类型有古河道高地、决口扇形地和洼地。主要古河道高地与决口扇形地
为:单县古河道,从单县吴岗经单县至鱼台,由金乡入南阳湖,长50公里以上,一般
高出平地2~3米;定陶古河道,从曹县太行堤常乐集,经定陶西北至嘉祥、金乡一带
,全长120公里,河道宽100~150米,高出平地3米,在常乐集一带形成决口扇形地;
菏泽古河道,从河南省兰考红庙经菏泽至郓城王家沙湾分成两股,南股入赵王河,北
股入东平湖。该古河道全长180公里,河道宽100~250米,高出平地2~4米,为该区
最长的古河道;鄄城古河道,从韩庄决口,经临濮集、郓城入宋金河,全长100公里
,河道宽70~100米,高出平地1~3米,河道在临濮集形成决口扇形地。这些古河道
之间,往往形成河间洼地。
(二)湖西坡洼地区(Ⅰ2b)
位于鲁西平原中部,郓城、嘉祥、定陶、巨野、成武、金乡一带,为一弧形坡洼
地区。
区内较大的洼地有:成武-金乡间的白浮图洼地,金乡西北、万福河北岸的羊山
集洼地,巨野城南的刘围子洼地,巨野张表集洼地,郓城-嘉祥间的黄堆集洼地,郓
城西南的黄安洼地,以及黄河南岸有十二连洼之称的张侯集背河洼地。本区东缘嘉祥
境内,为石灰岩剥蚀残丘,海拔200米左右,周围被洼地环绕。
(三)湖带沼洼地区(Ⅰ2c)
位于鲁西平原东部,黄河冲积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丘陵西侧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交接
带。北西向展布,地势低洼。地貌成因为以湖沼沉积为主的平原,是万福河、东鱼河
、洙赵新河的汇入地带。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易渍涝成灾。地貌类型有浅平洼地
、湖盆洼地与湖泊3种。浅平洼地在梁山周围,比平地低1.5米。湖泊以济宁市为界分
成南四湖和北五湖两部分。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长126公
里,东西宽5~26公里,湖底浅平,水深一般为0.5~1米,微山岛以南最深3米。北五
湖为马场湖、蜀山湖、南旺湖、马踏湖和东平湖。东平湖现为黄河的分洪、滞洪区,
其余各湖近代均淤涸为洼地,已被垦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