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7井发现生油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9&run=13

  这一时期的地球物理工作,在山东省济阳地区进行了重力面积测量详查;在华
北平原北部16万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了航磁面积测量;在东营地区完成了1950平方
千米电法面积测量,并在该地区北部1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进行了地震普查和详查,
测量剖面长度为1000千米。通过上述工作发现了东营构造等局部构造。
  在钻探方面,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钻探了华6井和华7井(两口参数井),
地质部山东省石油普查队钻探了惠深1井。
  惠深1井位于济阳坳陷的林樊家构造上,是地质部在山东钻探的第一口深井。
1960年开钻,1961年完钻,完钻井深1383米,完钻层位为下第三系红层(后被命名
为孔店组),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在该井未钻遇。
  华6井位于临清坳陷堂邑县张炉集宋家村西北方向500米处,钻探目的是追踪华
4井古生界裂缝含油显示的变化情况。1960年10月11日开钻,于1237.5米钻入第三
系孔店组红层,至井深2117米遇事故完钻,未达到设计目的。
  华7井是惠民凹陷的沙河街构造的参数井,由32120队负责施工,设计井深3200
米。1960年5月24日开钻,11月11日顺利完钻,完钻井深2713.56米。该井取芯进尺
为1691.07米,岩芯长458.59米。华北石油勘探处综合研究队的地质技术人员对岩
芯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述,系统采集了一套化验分析样品,进行岩矿、古生物鉴
定及生油指标等测定,证实:该井在1269~1502米井段的地层岩性为灰色、深灰色
泥岩夹油页岩及灰质粉砂岩,含大量介形虫、鱼类、腹足类化石,是一套良好的生
油岩层;1502~1973米井段岩性为灰绿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灰白色细砂岩及少数
薄层粉红色砂质泥岩,也具有生成石油的能力。上述两段地层厚度为704米,其中
泥质岩的厚度达501米,占总厚度的71.3%。根据生油条件分析,有机碳含量为1.
836%,沥青含量为0.00793%,二价铁与三价铁比值为3.22。根据储层性质分析,
孔隙度为3.1~30.2%,渗透率为1~1473×10-3二次方微米。这套新发现
的暗色地层不但具有良好的生成石油及天然气的能力,而且还有很好的储集油气条
件,被命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最下部1973~2713.56米井段为红层(未穿),属
始新世地层。华7井的上述重要发现,引起了石油地质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证
实华7井生油层的可靠性,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综合研究队的专家们,将华7
井生油层岩芯与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3井生油层岩芯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认定华7井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生油层的质量是可靠的、品位是优等的,解决了区域普查勘探任
务中最重要的生油层问题。找到了生油层,即找到了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母质岩层
(系),从而增强了在山东地区找油的信心,提高了沿渤海湾地区勘探远景的评价。
  1960年全国地层会议之后,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综合研究队按照全国地
层草案规范精神,对华北平原内深井揭露的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及地层命名。
“界、系”采用国际性的地层单位名称,“组、段”采用地方性的地层单位名称,
并以基准井、参数井首次发现的地理位置给以命名。凡可与平原边缘露头区进行对
比层位相当者,不再取新的名称。依据上述原则,将华北平原新生界自上而下划分
并命名为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华1井发现)和馆陶组(华3井钻遇)、下
第三系沙河街组(华7井发现)和孔店组(大港油田发现)。这一套地层层序和名称的
确立,为进一步开展华北平原区新生代地层和构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0年8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在华北地区的勘探单位,在河南省郑州市召
开华北石油勘探物探资料综合研究成果汇报会议,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的代
表介绍了华7井发现下第三系生油层的勘探成果,地质部中原物探大队代表介绍了
华北地区物探资料综合研究成果。同年11月,两部在天津召开华北石油区域勘探会
议,作出了以济阳坳陷和黄骅坳陷为重点的勘探部署,并围绕渤海湾确定了东营、
马头营、北塘、羊三木、盐山、义和庄六个突击点。两部代表商定,东营构造由石
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率先进行钻探,义和庄构造由地质部山东石油普查队负责
钻探。
  图1-1 华北平原区域勘探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