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区域普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7&run=13

  1955年3月,地质部在山东省济南市成立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又称226队),下设
地质、地球物理两个勘探队,担负着冀、鲁、豫、皖、辽五省的石油普查任务。
1956年4月,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派出111队华北平原综合研究组到山东工作,
负责收集、整理、综合研究华北平原的石油地质资料;成立华北石油钻探大队,配
备乌德钻机3部,承担华北地区石油探井钻探任务。从此,华北平原区域普查和勘
探工作逐步展开。
  1955~1957年,主要是做区域地质填图和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地质部华北石油
普查大队完成了太行山、豫西、大别山和山东省的无棣、嘉祥、巨野县及北京西山
地区的地质填图工作,明确了华北平原边缘地区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分布状况。1955
年,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完成了华北平原北部及开封地区范围内的重力、地磁
面积概查;配合重力和地磁工作在山东省境内作了9条电测深大剖面。1956~1957
年,又在华北平原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进行了重力面积测量,在开封和周口地区
进行了地磁和航磁面积测量,并在河北省、河南省及安徽省境内作了14条电测深大
剖面。地震勘探工作除在高唐-齐河、涿县-临淄、定县-交河作了3条大剖面外,
还选择了河北省的沧县兴济镇、南宫县明化镇和山东省的馆陶地区进行了地震面积
普查。通过上述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明确了华北平原区内重力、磁力异常的分布状
况,即东部地区为区域性重力、磁力异常高带(包括沧县隆起和聊城-兰考大断层
以东地区),西部地区为区域性重力、磁力异常低带(包括冀中、临清、开封等地区)
。结合电测深大剖面和地震大剖面所反映的情况,对过去一无所知的华北平原覆盖
层下的地质结构有了轮廓的认识:一是初步划分了坳陷区和隆起区,勾出了盆地内
部的构造格局;二是肯定了坳陷内有4~5千米厚的沉积岩层;三是明确了济阳坳陷
北部、黄骅坳陷南部为一重磁力高低相间带,并在埕子口地区发现第四系火山岩出
露地表,以此为依据划分出了“济黄火山岩发育区”(或称火山活动带),认为这个
地区对找油找气不利。
  1956年10月,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钻探大队(后改称勘探大队)32104钻井队开
始对华北平原区第1口基准井--华1井进行钻探。此井位于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当
时,根据区域地质情况,推测华北平原之下可能有海相中、新生代地层,并推测华
1井所在的沧县重力、磁力异常高带可能是由海相第三系组成的大背斜构造,设计
华1井目的就是要钻探海相第三系。10月26日开钻,1957年11月30日完钻。在井深
1063米处由上第三系钻入古生界中奥陶系石灰岩,由于钻遇裂缝和大型溶洞发生了
强烈井漏,后继续钻进至井深1936.7米完钻。同年地质部在沧县兴隆镇所钻的浅井,
于井深775米也钻遇奥陶系石灰岩。这两口井的钻探结果说明沧县重力、磁力异常
高带并无海相第三系存在,而是一个由下古生界石灰岩组成的大隆起带。华1井虽
未钻遇第三系海相地层,但获得了重要的地下地质资料。依据钻探资料,并结合地
球物理勘探资料获得的地质成果,地质家们将华北平原及渤海湾地区这个面积40万
平方千米的大型盆地,先后划分出9个坳陷(博野、临清、下辽、开封、周口、合肥、
济阳、黄骅和渤海坳陷)、5个隆起(无棣、沧县、内黄、通许和息县隆起,无棣隆
起也称无棣火山活动带)。
  1958年2月,中央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总书记听取了石油工业部的汇报,提
出要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1958年6月,石油工业部决定撤销华北石
油勘探大队,成立华北石油勘探处。同年,地质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体制下放和发
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指示精神,将原华北石油普查大队撤销,组建山东省石
油普查队和有关省市的石油普查队,分别负责各省市范围内的石油普查工作,并组
建中原石油物探大队,负责华北全区的物探工作。
  1958~1959年,华北平原边缘山区地质填图、平原内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全面
展开。地质部山东省石油普查队等勘探队伍和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华北
平原区周围小盆地中相继进行了地质填图工作。1958年,重力面积测量除继续完成
平原南部周口坳陷和山东省莱阳盆地共42100平方千米外,还在平原东部地区的济
阳、黄骅一带完成21000平方千米,并完成渤海及其周围地区航空磁力面积测量。
电法面积测量主要在冀中安平地区、河南开封地区及山东省武城、商河和惠民地区
进行,共作剖面长度2500千米、面积2325平方千米。地震勘探,由地质部中原物探
大队在平原南部作开封-阜阳、漯河-涡阳、郓城-兰考、鄢陵-开封四条大剖面,总
长度为740千米,并在山东省的临清和堂邑地区,河南省周口、丁庄地区及河北省
高阳地区进行了面积普查及详查工作。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物探队在开封南
部的邸阁地区进行了地震面积普查及详查工作,剖面长度为2120千米,面积测量
12600平方千米,发现了邸阁、丁庄、北堂邑等地区的局部构造。1959年,地震勘
探除继续在南堂邑地区、安阳地区及开封地区进行面积普查、详查外,还在山东省
商河县的沙河街地区、惠民县林樊家地区进行了地震面积详查工作,发现了沙河街
和林樊家两个构造。
  这一时期,在全面开展华北平原内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同时,将钻探的重点
转移到当时评价较高的平原西部。华1井完井后,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的
32120钻井队和32104钻井队开始钻探临清、开封两个坳陷中的局部构造,相继钻探
了华2、华3、华4、华5井。华2井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神岗集东48米处,1958年8月18
日开钻,11月7日发生事故而完钻,完钻井深2108.44米。钻遇地层:井深1820米以
上为新生界第四系和上第三系;井深1820~2108米井段为红层(未穿),当时认为是
“中生界白垩系”。华3井位于山东省冠县房尔寨北东方向1000米处(原属馆陶县),
1958年5月1日开钻,8月7日因事故完钻,完钻井深1809.28米。钻遇地层:井深
1570米以上为新生界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其下至1809米井段为“中生界白垩系”。
华4井位于山东省堂邑县(今聊城市)八甲刘村正南103米处,1958年12月18日开钻,
1959年10月30日井下发生漏失卡钻事故而完钻,完钻井深2908.5米。钻遇地层:
1512米以上为新生界第四系及上第三系;1512~1640米为“中生界白垩系”红层;
1640~2013米为上古生界二叠系;2013~2220米为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系;2220~
2908.5米为下古生界奥陶系(未穿)。在石炭-二叠系和奥陶系岩芯的节理、裂缝中
有9处见油迹、油斑,首次在华北平原覆盖区下的钻孔中见到油气显示。华5井位于
河南省尉氏县邸阁镇北东方向400米处,1959年3月28日开钻,11月4日完钻,完钻
井深2494.82米。钻遇地层:井深1031米以上为新生界第四系及上第三系;1031~
1822米为上古生界二叠系;1822~1942米为上古生界石炭系;1942~2461米为下古
生界奥陶系;2461~2494.82米为下古生界寒武系(未穿)。
  上述参数井钻探所提供的资料,证实华4井和华5井所钻探的重力高显示的地质
构造,都是一些古生界(或更老的地层)所组成的隆起,而不是中、新生界组成的构
造。唯一在凹陷中钻探的华2井见中、新代地层,但因事故完钻未能揭露更多的地
层。这一阶段的钻探对各坳陷中上第三系至古生界之间的地层钻遇太少,因此对坳
陷内部中生界和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的情况仍然不大清楚。
  对平原覆盖区含油气目的层系的认识,由于华4井在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裂缝
中见到含油显示,在平原边缘区的济源、凤山、莱阳小型凹陷的中生界也见到油气
苗及沥青显示,提高了这些层系的含油远景评价。同时在平原区内的第四系和上第
三系发现天然气:盐山浅井在上第三系发生过天然气井喷;滨县、涿县、馆陶、南
宫、堂邑等浅井中曾见有天然气显示;天津附近第四系人工浅井和顺义浅井发现过
气层。虽然有以上油气显示发现,但华北平原区到底什么地层是主要找油气的勘探
目的层系,什么地方是有利的地区,有待进一步勘探。
  在这期间,地质部山东省石油普查队在商河县郑店所钻的浅井,在井深924米
处钻遇太古界变质岩,证实这个地区出现的重、磁力高异常,并非全部是第四系玄
武岩浆喷发活动所引起的,从而对区域普查初期所划分的构造单元--“无棣火山活
动带”提出了疑义。过去认为“无棣火山活动带”所在的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不是
一个寻找油、气的良好地域。根据商河县郑店浅井钻探发现的新情况,石油工业部
华北石油勘探处的地质专家们重新对重力、磁力高异常带进行了分析,认为“无棣
火山活动带”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古界变质岩埋藏深度较浅的隆起,为开展华
北平原东部地区的石油勘探提供了地质资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