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华北平原普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6&run=13

  华北平原包括太行山、嵩山以东,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鲁西隆起以西和以
北的广大地区。山东省北部和西部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1913~1915年,美
国美孚石油公司调查团,曾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石油调查勘探,先后
钻井7口,未获得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当时世界石油地质学术界盛行“海相生
油说”,认为中国众多的陆相沉积盆地很难形成油气。但是,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
如李四光、潘钟祥、黄汲清、翁文波、谢家荣、李春煜、侯德封、张文佑等,从中
国的地质情况出发,提出了陆相沉积可以生成油气的科学观点,论述了华北平原是
具有含油气远景的地区,为在华北地区开展石油普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1953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就中国石油资源问题征询了地质部部长李四
光的意见。李四光表示,他深信中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油、气资源,关键是要抓紧做
地质勘探工作。这与燃料工业部和其他方面地质家的意见是一致的。1955年初,燃
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根据国务院的决定,
会议宣布从1955年起,地质部担负石油、天然气的普查任务;石油管理总局担负石
油、天然气详查细测和钻探开发任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担负石油综合研究任
务。1955~1963年,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相继组织地质、地球物理和钻探队伍,开
展了华北平原区域石油普查工作。在进行重力、磁力、电法和地震普查勘探的基础
上,先后钻基准井、参数井、资料井32口,有12口井见油层。其中,山东境内的华
7井于1960年发现下第三系生油层,华8井于1961年获得工业油流,营2井于1962年
获得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些重要成果不仅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而且说明
油气资源丰富,为在山东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