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录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53&run=13

  地质录井技术是发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钻井地
质录井、气测录井、综合录井、地化录井等现场录井技术和完井资料解释处理微机
软件技术,及时发现油气层,判断解释油气层,并进行单井油气层评价。
  60年代,胜利油田首创了常规的钻井地质录井方法(即岩芯、岩屑及简易钻井
录井),后在全国各油田推广。部分探井辅以半自动气测录井。录井工具简单,主
要采取用眼观察,气测录井也是间断式,手工记录,仅能录取全烃、重烃和钻时三
项参数,综合解释判断油气层水平较低。
  70年代初期,气测录井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广泛采用了72型自动气测仪,能自
动记录、连续测量,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资料的连续性和准确度,但录井参数
并未改变。70年代中期,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了气测仪的
质量。通过广泛使用SQC-701型色谱气测仪,将天然气中的成份逐一分离,进行鉴
定和记录,能测定天然气中的全烃、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二氧化
碳、氢气等,提高了油、气、水层的分辨力。1993年,地质录井公司对气测录井仪
进行全面改造,购进了10台SQC-882型和6台QL-1型数字色谱气测仪,淘汰了701型
气测仪。新仪器增设联机现场处理系统,提高了气测井的定量解释能力。另外,公
司在气测井的解释方法上研究开发了“气测井油气层计算机解释系统”,使气测资
料解释整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1985年,胜利油田引进6台法国TDC综合录井仪。该仪器可随钻录取地质、钻井
工程、泥浆、气测等一系列参数,随钻及时处理各种录井数据、资料,具有解释成
果快、方法多、依据充分的特点;可及时判断和发现油气层及特殊岩层,为单井储
层评价、探井资料对比分析和建立地质勘探数据库等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油气
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1986年以来,先后在一批深井、超深井、丛式井、定
向井、水平井、高压喷射井实施综合录井都取得显著成果,不仅及时准确地发现和
评价油层,而且多次成功地预报了钻井工程事故,使录井技术水平实现了一次飞跃。
技术人员在消化吸收综合录井技术的同时,对仪器不断进行了改进。1993年研制成
功了SS-1型综合录井联机系统,替代了原TDC综合录井仪VGL计算机软件系统;1995
年用氢火焰离子化(FID)色谱仪取代了原黑白元件色谱仪,提高了气测检测精度,
并实现了传感器和部分板件的国产化。1995年,胜利油田购进了SK-1Z01型和ZZL-2
型国产综合录井仪4台,其仪器性能较TDC综合录井仪又有新的提高。
  综合录井技术的推广与发展,促进了其他录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地化录井是一
种新的录井方法,仪器操作简便,能在现场快速提交成果,是实现录井解释工作由
定性向定量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现场及时判断和发现油气层、定量解释油气
层、提高解释符合率、评价生油层和储集层提供了最简便和成本低的分析方法。胜
利油田在全国石油系统最先使用地化录井仪。从1988年应用推广DH-910型地化录井
仪以后,地质录井公司对地化录井原始资料的录取、单井报告的编写等都摸索出了
一套经验,编写了《地化录井》、《仪器操作》、《资料解释》3个标准和《DH-
910型地化录井仪现场应用》教材,对统一、规范全国地化录井工作方法起了一定
作用。
  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1990年以后,先后在地质录井
小队推广使用了自动钻时记录仪、岩屑洗烘机、井壁取芯出筒器等录井工具,减轻
了一线人员劳动强度,改善了录井条件;还研制了数字荧光仪、泥浆含油量连续自
动检测仪等新仪器,为现场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增添了新的录井手段。
  在现场录井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完井资料整理、解释处理技术也取得了显著
进步。1988年地质录井公司成立了计算机室,先后研制成功“录井剖面综合解释系
统”、“地质综合录井图”、“岩芯录井力”、“井斜图”等地质图件的处理软件,
并实现了完井资料印刷书刊化,使现场录井人员从繁杂的原始资料堆中解放出来,
而且大大缩短了完井资料整理上交时间,实现了完井资料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