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46&run=13

  二维地震数据采集用的是线性采集法,一次作业后仅能反映作业区内沿测线方
向地下构造的一个剖面,不能立体地反映地下全部情况。三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是
用面积采集法,作业区内震源点和检波点呈有规律的网状分布,构成多次覆盖,可
获得地下三度空间的立体信息。
  60年代初,在东营凹陷东辛断块区,曾用“五一型”仪器,采用三角测网,进
行室内手工空间归位的简单三维试验。70年代初,又在广利北地区用两台24道模拟
磁带地震仪,用1年时间完成了地下3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工作。在广利
地区,1985年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39口,34口获得成功,并探明了新立村油田。
  80年代以后,地震工作逐渐转向非背斜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使三维地震技术应
用效果不断提高。从1980年开始在永安镇地区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
处理,于1984年完成并编制了永安三维T2、T4、T6三层构造图。当年利用三维资料
钻探的22口井,钻井层位符合率100%,20口井见到工业油流,成功率90.9%。
  1984年后,胜利油田数字地震队先后在大王庄、临邑、田家、东辛、郝家、新
立村、潍北、万泉、桩西、史南、河68井区,进行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均取得明显
勘探效果和经济效益。
  1986年底,胜利油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正式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胜利油田地调
指挥部编写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八五”期间,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胜利探区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地震勘探采集工作量中,三维采集由“七五”期间的21.2%上升到“八五”期间
的73.4%;从“六五”到“八五”期间,依靠油田自己的技术和装备完成三维地震
采集95块,资料面积达11196平方千米。三维地震技术的推广对油田的增储上产、
增储稳产起到其它地震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