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45&run=1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多种技
术。山东油气勘探中使用最多、发展最快的是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依据地球物理基础理论,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查清地表以下直至
地壳基岩以上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局部构造,找出石油、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提
供钻探井位,发现油气田的一种手段。包括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综合解
释研究3个基本环节。山东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8~1972年,以“五一型”(24道苏式光点记录仪)仪器为主进行
生产,同时使用少量的磁带地震仪。由于方法简单,勘探对象主要是简单的背斜构
造,勘探有效深度一般在2500米左右。
  图1-4 地震队在野外施工
  1958年,地质部中原物探大队地震二队使用“五一型”仪器,在济阳坳陷东营
地区进行地震普查。1959~1960年,地质部104队、105队在东营地区相继发现坨庄、
胜利村、东营、辛镇、永安、现河等6个局部圈闭构造。1961年10月,石油部将华
东石油勘探局部分地震队从苏北地区调到山东,集中了201~207共7个地震队,对
已经出油的东营凹陷北部进行测网为1×2千米的地震普查和局部详查,完成“五一
型”普通方法地震工作量1589千米,在此基础上划分了胜坨、永安、东辛、郝现4
个构造断裂带和胜北、东辛两个局部构造,为山东石油勘探会战拉开了序幕。
  “五一型”仪器,通过电子管元件组成的记录系统,在感光纸上以照像的方式
记录地震反射波信息,既不能进行复制和长期保存,又不具备加工处理的条件,资
料的解释受到限制。60年代中后期,野外施工队伍陆续配备了模拟磁带地震仪。模
拟磁带地震仪具备简单的监视系统,为回放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模
拟磁带技术的出现,使资料处理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各地震大队设立回放仪器
站,统一回放、专人处理地震资料,为处理技术的发展准备了条件。采用这种方法,
发现了胜坨、孤岛、平方王等油田。由于施工方法简单、解释方法原始,对于构造
复杂地区,勘探效果、解释精度比较差。
  第二阶段:1973~1983年,以模拟磁带地震仪为主进行生产。磁带记录的出现,
为多次覆盖技术创造了条件。覆盖技术的应用,对多次波干扰有了较好的压制,对
面波进行有效的压制与避开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了原始记录质量。勘探有效深度达
3500~4000米,以义和庄潜山突破为代表,获得了中生代、古生代地层的可靠反射,
对古潜山进行了有效勘探。
  从1973年开始,由江汉石油管理抽调10个地震队充实加强胜利油田的地震勘探
队伍,胜利油田所属的28个地震队统一编制成5个地震大队,分别在山东境内不同
地区进行不同类型的覆盖技术攻关试验。经过一年的试验,覆盖技术在山东油区得
到推广应用。
  1977年6月,地调指挥部6个模拟24道地震队和一个48道数字地震队,在义和庄
到义南二台阶约1200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地震面积详查,基本查清了义和庄地区的
区域构造形态,查明了潜山与上伏地层的结构及其周边接触关系,为发现义和庄古
潜山高产油田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1979年,2187地震队在桩西地区进行了深井(18米)、两井组合爆炸试验,改进
了潜山反射记录质量,236队、2185队以模拟12次覆盖采集方法加密测线转入详查。
室内资料处理分别是对潜山顶部进行常规扫描变速迭加。由于野外、室内工作同步
协调,提高了资料的质量,充分反映了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0层地震标
准层构造图、断层断面图、地层岩性圈闭图,落实圈闭面积103.5平方千米。不但
查明了潜山形态,并且明确了桩西地区是个潜山型的复式含油气区。
  在室内资料处理中,实现了仪器回放直接动校正,提高了回放处理速度,实现
了最初的模拟资料水平迭加技术,减少了迭加带的复制次数,降低了复制时的随机
干扰,首次出现大段连续的模拟水平迭加时间剖面。室内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使
综合解释人员简化了层位对比和地震构造作图,可以直接依据时间剖面的T0反射时
间绘制构造图,解释精度和勘探精度都迅速提高。
  第三阶段:1984~1995年,石油地震勘探全部采用数字地震仪生产,而且数字
地震仪的更新换代加快。由开始的有线传输48道SN-338,到有线遥测120道SN-348、
DFS-V240道SN-368和DFS-VⅡ,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有线遥测A/D24位480道G·
DAPS-4和无线遥测A/D24位480道TELSEIS-STAR;发展了以适应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
地表条件,以高次覆盖为主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垂直地震剖面法
勘探新技术和滩海地震勘探技术,并逐步开展了油气藏描述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