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428&run=13

  胜利油田多种经营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由单一产业到综合开发的较长发
展过程,并逐渐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并进、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综合发展格局。
  1962年华东石油勘探局在山东探区就开始组织农业生产。1964年,胜利油田供
应指挥部14名家属借用30间简易房,搬出自家的缝纫机办起了缝补厂,承担了油田
大部分单、棉工服的加工和修旧翻新任务。家属缝补厂的出现,标志着胜利油田工
副业的诞生。此后,运输、钻井、油建、采油等单位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工副业项目。
与此同时,为解决油田会战过程中单位分散、交通闭塞、职工生活不便的实际问题,
各二级单位开始组织家属兴办小代销店、小商店、小理发店和小饮食服务部等以服
务为主的小型商业网点,方便了职工生活,拓宽了家属就业渠道。从60年代初到70
年代末,胜利油田多种经营以安置家属为主,是多种经营的萌芽阶段。到1980年,
全油田共有工商厂点156个,从业人员4615人,年产值1825万元。
  1980~1990年,胜利油田的多种经营有了较大的发展,实现了由安置型向生产
型的转变。这个期间农业发展成效突出,粮食年产量突破5000万公斤,畜牧业、水
产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品种、质量、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和商饮服务业围绕
油田生产和职工生活上了一些项目,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到1990年,全油田
共有工业厂点451个、商业网点366个,从业人数27701人,固定资产1.4亿元,年产
值5.9亿元。
  进入90年代,胜利油田在确保勘探开发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坚持以油为主、
多元开发、多种经营,努力挖掘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不移地稳定发展农业,
重点发展工业,积极开发第三产业,着力实施产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战略,
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开发的新格局。多种经营从90年代初期以农副业产
品和劳服企业为油田生产低档产品为主,转到多品种和社会市场上来,到1995年产
品品种达2000多种,社会市场销售率达35%以上,实现了由生产福利型向经营效益
型的转变,多种经营成为胜利油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1995年,胜利油田
多种经营一年一个新台阶,基本上实现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1991年,全局多
种经营生产经营总值为8.9亿元,1992年为12.5亿元,1993年为21.5亿元,1994年
为29.2亿元,1995年实现39.2亿元,5年间平均增长速度达44.5%。农业生产在连
年遭受黄河长时间断流、旱涝灾害频繁、各种病虫害交替发生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
况下,仍获得好收成,5年共生产粮食33955万公斤、肉类2920万公斤、禽蛋4976万
公斤、牛奶950万公斤、水产品1979万公斤、蔬菜7281万公斤、水果672万公斤。
  1991年后,胜利油田在多种经营工作中坚持“发展骨干项目,形成支柱产业,
突出单体项目和产品上档次、上规模”的基本发展方向,集中资金和力量,相继建
设和投产了一批骨干项目,到1995年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难动用储量和共生矿藏
的开发、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制造、电子业、轻工业、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商
饮服务业等8大支柱产业。
  90年代初期,胜利油田积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型多种经营企业,为多
种经营的发展打下基础。到1994年底,全油田共有多种经营厂点1072个,生产经营
总产值29.2亿元,平均单位厂点生产经营总值272.4万元。1994年后,胜利油田通
过兼并、联合、控股、转让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组建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
促使生产要素和存量资产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流动,提高了全局整体
多种经营的实力和效益,出现了11个上亿元的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多种经营向
集团化、规模化方向迈进。1995年底,胜利油田共有多种经营企业638个,固定资
产总值30.6亿元,生产经营总值达39.2亿元,单位企业年均生产经营总值达614万
元。
  1991年,胜利油田与香港合资的双胜电脑编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实现了外向
型经济零的突破。此后,胜利油田加快内引外联的步伐,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到
1995年,胜利油田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以及港、
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资企业76家,合同利用外资额8000多万美元。
1995年,有12家企业出口17个品种,出口交易额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