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宅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405&run=13

  山东境内勘探初期和胜利油田会战初期,职工的居住条件很差。勘探到哪里就
住在哪里,住的基本是帐蓬、地窝子、农民的牛棚和自己动手用苇箔搭的简易房。
1963年,完成了民用建筑1446平方米。1964年,完成房建面积42369平方米,主要
是简易房和“干打垒”。1965年,随着职工及随带家属人数的大量增加,按照“合
理布局、分散建设”的原则,开始建设相对固定的家属居民点,当年建居民点9个。
  70年代以后,胜利油田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地面建设服从地
下资源”的建设方针,按照“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开始了以工农业点建设为重点的住宅小区建设,前期仍以“干打垒”为主,中后期
开始建设连排式砖瓦平房,住房建设基本形成规模。
  80年代以后,胜利油田的住宅建设以单元式成套楼房为主。特别是80年代中期,
由同济大学设计并获建设部优秀规划金质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仙河镇住宅小区破
土动工,标志着胜利油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综合配套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的开
始。
  90年代后,胜利油田为了尽快改善职工、家属的居住条件,按照“相对集中,
合理分散,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把原来分散建设的220多个居民点,统
一规划确定为重点建设的76个居民点,1993年以后又进一步调整压缩为45个。整体
规划确定后,矿区的新建、改造和完善同时展开。首先开工建设了西五区、胜东小
区、科技新村、华滨新村等新建住宅小区。对“七五”期间开始建设的仙河镇小区、
纯梁小区、集输小区等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住宅小区进行了完善。这些新区建设
起点高,功能全,整体设计构思新颖,楼房造形组合别致,配套设施齐全,生活环
境舒适、优雅,对全局住宅小区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根据油田实际对
孤岛镇、胜利镇、河口镇等10几个老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基本做到改造一片、
配套一片、完善一片。住宅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1994、1995年以每年13000套、
90万平方米的规模建设住宅,年建房数量是1993年前的两倍。到1995年底,胜利油
田住宅总面积818.6万平方米,户均使用面积达36平方米。
  胜利油田住宅建设的资金来源,90年代前,每年国家以住房基金的形式作为非
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下达给油田,油田同时从职工福利基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建房
基金,用这两部分资金为职工统一建房,以福利供给制形式对职工进行实物分配。
1993年住房制度改革后,理顺了住房建设投资渠道,由过去单一的企业投入改为企
业与职工共同负担,全油田形成了4个方面的建房资金渠道:一是出售公有住房回
收款;二是全局18.8万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三是职工集资建房款;四是企
业从公益金或自有资金拨付的建房资金。住宅建设资金形成了管理局、二级单位和
个人三方投资的投资体制,在建设总投资中,管理局占40%,二级建设单位占20%,
职工集资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