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计划考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370&run=13

  胜利油田各项生产建设计划确定后,逐项分解下达到各单位和部门,再由各单
位层层分解,直到基层队和班组,并以生产调度为主认真组织实施。计划部门则据
此考核、检查各单位对计划的执行情况。
  1972年以前,胜利油田生产建设计划的执行、检查与考核,主要以实物量、工
作量为重点,体现生产建设的实物成果和速度,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和建设资金仅
作为统计指标。检查考核内容以专业内容而定,如勘探、钻井以石油地质储量(亿
吨)、地震测线(千米)、试油(层、口)、钻井(万米、口)以及钻井质量合格率、地
震测线资料合格率等为考核指标;油田生产以原油产量(万吨)、天然气产量(万立
方米)、注水量(万立方米)、井下作业工作量(井次)以及部分质量合格率为考核指
标;辅助生产以汽车运输货物量、机修加工量、供水、供电以及部分质量合格率为
考核指标;基本建设以油气管线(万米)、油水井口装置、各种泵站、建筑面积等实
物工程量和部分质量指标为考核指标。
  1972年以后,在考核实物量的基础上,根据《全国计划会议纪要》精神,对产
量、品种、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7项指标进行全面考核;油田地
质、勘探、钻井和基本建设4项费用计划,按建设资金来检查考核。1975年,增加
了流动资金占用指标考核。
  1978年,胜利油田的计划考核以产品产量、质量、品种、效益为重点,以考核
8项经济技术指标为主。具体是:产品产量,主要是原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产品
品种;产品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全员劳动生产率;原油成本;百万元
产值占用流动资金;利润总额等。
  1981年,国家对胜利油田实行了原油产量包干。为了落实承包任务,油田对各
指挥部(厂、公司)实行了定产承包和权限下放。1985年,胜利油田调整了计划考核
体系,增加了经济效益和质量指标考核。其中基建计划考核新增了固定资产投资规
模、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工程质量优良率和工程成本降低率4项考核指标,钻井
工程增加了钻井工程质量合格率考核,同时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计划承包责任制,如
地面建设单项工程包干制、矿建工程平方米造价承包责任制等。
  1987~1988年,胜利油田按照国务院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的要求,在基建计划的
执行与考核中,突出投资规模指标的重点考核和建设项目的检查考核,杜绝了超投
资规模和计划外工程。
  1989年后,胜利油田对计划执行和考核体系做了较大调整。对采油生产单位,
由主要考核产量包干指标,改为考核产量、质量、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投入产出综合
指标;对钻井、物探单位,由考核生产任务、综合成本,改为考核生产任务、结构
成本、产量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对油建施工单位,由考核产值量,改为考核产值、
成本、质量指标等。
  1993年后,胜利油田进一步调整考核指标,突出了经济效益,建立起对采油厂
以交油量和内部利润为主,对钻井、井下、油建等施工单位以上交成本节约额为主,
对机厂、运输等后勤辅助生产单位以交内部利润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油田生产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各项建设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在计划的
执行过程中,还根据主要客观条件的变化,随时对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经常的平衡
工作主要是:以原油配产为主的各系统生产能力配套建设平衡,使各系统的生产能
力基本适应和满足原油生产的需要;以满足生产建设需要为主的各种专业技术队伍
和后勤装备平衡,做到前后方基本协调适应;以确保上交国家利税为主的建设资金
需要与建设资金来源的平衡。在确保上交国家利税任务的情况下,把国家的地质事
业、基本建设投资及自筹资金、勘探开发资金、油田维护费、更新改造资金、贷款
等资金来源与基建资金需要平衡;确保重点的专项平衡,如用电负荷平衡、供水能
力与建设用水平衡、采油与井下作业平衡、基建施工队伍平衡等。通过平衡,挖掘
了内部潜力,调整了计划指标,解决了生产建设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