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备维修改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339&run=13

  1961年,华东石油勘探局东营办事处仅有简陋的机修设备11台,职工76人,用
榔头、倒链、喷灯、千斤顶、四角架、气焊枪等简陋工具承担钻井勘探机械设备的
维修保养和零星配件加工。1964年会战开始后,从全国一些油田调入部分维修队伍,
扩建了机械修理厂,成立了运输汽车修理厂,勘探、开发等前线单位建立了机修保
养厂站,接管了原农机部济南柴油机厂。年底,胜利油田已有直属机械修理厂1个、
代管机械制造厂1个、机械保养厂4个。6个厂共有职工1816人,其中机修职工450人;
年自制配件100吨,大修各类设备200台套。1966年后,油田机械修理厂搬迁扩建,
并陆续建立了6个机修生产车间。运输汽车修理厂全面投产,勘探、钻井、开发、
基建等部门相继增建机修厂点。1972年底,胜利油田机修厂站增至49个,机修职工
增至8214人,年自制配件2200多吨,大修各类设备2500多台套。1978年,胜利油田
机修厂点增至89个,机修生产厂房25万平方米,机修职工15566人,设备1100台;
年维修设备4500台,其中大修钻机部件1800台次、汽车650辆、作业施工机械200台;
年加工各种设备配件4000吨;保养各类设备20000台次,使油田生产设备完好率达
到93.2%。1984~1990年间,胜利油田机修生产逐步转入以前线生产单位机修保养
厂站自修为主,直属机修厂主要负责大修和专项修理。各单位纷纷采用先进技术设
备,充实力量,提高机修能力。总机械厂、济南柴油机厂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
提高机械制造能力,逐步转入以制造为主、以大修为辅。90年代以后,胜利油田机
械修造能力进一步提高,除船舶、炼化、部分进口或大型设备不能承担大修外,其
余设备均能自修。全油田形成了机修进驻一线、服务一线和修保为主、大修为辅、
主辅结合的机修生产格局基本实现了机械大修不出局、小修不出厂矿的目标。1995
年,全油田共维修各类设备9000台,其中大修钻机460台次、汽车2600辆、作业施
工机械800台次,加工各种设备配件15000吨,保养各类设备60000台次。到1995年
底,胜利油田生产设备完好率达到94.91%,设备综合利用率达76.57%。
  在搞好设备维修的同时,胜利油田还从实际出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以节能降耗、安全可靠和满足生产需求为原则,有重点、分层次地对老旧
设备进行改造。仅“八五”期间,就完成主要技改项目120项,改造设备4800多台(
套),节约资金1.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