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备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338&run=13

  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机动指挥所,二级单位设机动科或设备
科(组),负责机动设备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动指挥所被撤销,
生产总调度室下设机动组负责机械设备管理和机修生产。1974年6月,胜利油田会
战指挥部设立机动处,对机修系统的管理和生产进行了全面整顿。各二级单位建立
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并设机动科,基层生产单位设机动组或机动设备员。后逐渐完善,
形成局机动处、二级机动科、三级机动组、基层机动员的四级设备管理网络。
  1964年会战开始时,由于机型复杂、技术状况差,设备管理水平很低,尤其是
用油合格率及软化水使用率仅在20%左右,造成机器磨损快、利用率低,经常停工
停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从完善设备润滑与油水管理措施入手,配备了设备润滑
与油水管理工程师,二、三级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技术干部与管理人员,建立健全
了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建设布局了一批润滑站和软化水站,使设备管理水平有所提
高。到1995年底,全油田共有90座润滑站、88座软化水站,设备用油合格率达92%
以上,动力设备软化水使用率达96%以上,机械设备用油用水基本达到了净化、专
输、专储、密闭输送、油品对路的要求。
  1965年以后,逐步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在设备使用上强调专机
专用,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制度;在设备保修上,严格执行三级保养制和计划大
修制,实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在设备日常运行中,
做到巡回检查和月、周检查,做好记录,随时排除故障;要求操作人员做到懂性能、
懂原理、懂作用、会操作、会保养、会排故障,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先后制定了
48个工种的岗位操作规程、12种机型的润滑制度、20种机型巡回检查制度及两种钻
机和部分机床的大中修标准。1987年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颁布后,胜利油田进
一步加强了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修订、完善了《胜利石油管理局设备管理工作标
准和评价细则》等设备管理标准29个、制度207章,共2000多条。
  在完善设备管理各项制度的同时,油田针对不同时期设备管理的特点,组织开
展了一系列管理活动,加强了设备的现场管理。从1964年开始,每年组织春、秋两
季设备整修会战,对各种设备集中进行整修。从1965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红旗
设备”、“长寿机”竞赛评比活动。从1980年开始,开展了“优秀操作手”、“优
秀机组”、“优秀司机”、“优秀修理工”、“先进机动科”、“先进修保厂站”
等评选竞赛活动。从1985年开始,年年开展设备管理升级达标创优活动。从1986年
开始,借鉴车辆年审的做法,开展了设备年审活动。从1988年开始,每年开展基层
队站设备管理“三标”(标准化设备、标准化岗位、标准化操作)活动。
  1985年,胜利油田开始进行设备管理改革。当年,胜利采油、临盘两个指挥部
建立设备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横向联保合同制度。1986年开始,开展了设备租赁业
务。1995年组建了局设备租赁中心,合理调节油田设备投资方向和装备结构。
  从1988年开始,各二级生产单位将设备完好率、利用率、责任事故发生率等主
要经济技术指标纳入各级承包之中,实行目标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诊断,并把承包
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各单位的创优争先联系起来。1993年7月,胜利油田制定了《机
修加工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和细则,建立了机修厂站资格认证等5项制度,启动了
油田内部机修加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