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度机构与职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327&run=13

  石油企业具有生产战线长、人员设备多、工作任务重、工艺流程复杂和多工种
联合作业等特点,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集中统一的生产指挥管理中心。油田生产调度
系统就是适应这一要求,严格按照油田生产计划要求,全面掌握油田生产动态和重
点工作进度,具体组织指挥日常生产的管理体系。1961年,华东石油勘探局东营办
事处成立后,设立调度室,负责指挥、调度山东地区的石油勘探。1964年,华北石
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机关设立总调度室,并陆续下设了值班、综合、勘探、钻井、
采油、井下作业、投产衔接、安全、水电讯等组室和“三配一调”(配人员、配设
备、配材料、统一调度指挥)办公室,负责全探区日常生产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
工作。1965年,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生产组织协调工作,把生
产、科技、计划、财务、劳资、物资等企业管理工作部门捆在一起,成立了生产办
公室。生产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分管各路工作的会战总指挥部副指挥担任。
在生产办公室内,设置由规划、钻井、采油、水、电、机械、基建和地质8个专业
工程师负责的专业管理系统,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体系。总调度室为生产办
公室的办事机构,油田生产指令、队伍组织、工程施工、后勤运输、材料供应等,
都归口由总调度室安排下达、组织协调,当时被称为“一捆一口一个漏斗”。各二
级指挥部(厂、处)都设有综合调度室,各三级和四级生产单位也设有生产调度人员。
到1995年底,胜利油田共有调度工作人员2355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调度管理
网络。从1990年开始,胜利油田总调度室逐步完成了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山
东省经委和油田各二级单位的微机联网,实现了生产指挥信息传递现代化。1990年
以后,随着胜利油田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项目管理、甲乙方合同制
在勘探开发建设中全面推广,生产调度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常生产的组织指挥
职能向三级单位调度室转移,二级单位调度室加强了协调、监控职能,油田总调度
室主要负责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及重点后勤保障工作的整体运行。生产调度系统逐步
实现了由行政命令为主管理向以项目管理和甲乙方合同管理为主的转变,由粗放型
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由只强调工作量向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转变,由一般日
常生产组织向超前生产组织渗透和超前宏观调控转变,由单纯的执行决策向参与决
策和执行决策相结合转变,在处理生产问题时由纵向逐级汇报解决向依据合同、项
目横向联系协商解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