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濮凹陷勘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26&run=13

  东濮凹陷(1975年前称东明凹陷),属临清坳陷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位于黄河两
岸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它的早期勘探属华北地区石油普查勘探的一部分。1955
~1964年先后在邻区和本区的部分地区进行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勘探,认
为本区可能有厚约5000米的下第三系。1969年11月初,胜利油田为寻找后备资源,
西进中原,进行地震勘探工作。到1971年5月,有10个“五一型”地震队在东明等
地区工作,共完成地震剖面4791千米,其中东濮凹陷内2630千米。在东明一带作了
1千米×1千米的详查,发现了东明和梁占构造。
  1970年4月14日至1971年7月16日,胜利油田3260钻井队在东明县东北约5000米
处的东明构造上钻了第一口探井--东参1井,完钻井深3335.27米。录井过程中于井
深2558米发现5颗芝麻大小的浅棕褐色含油粉细砂岩岩屑,推测沙三段为主要生油
层。1971年10月17日,在东参1井东北10千米的黄河构造带北端的新霍构造上钻探
了新1井,12月23日钻至井深3108米沙二段完钻,在沙一段下部2879~2940米井段
见到0.5米油斑砂岩和白云岩。以上两口井的油气显示均证实了沙河街组有生油过
程。
  1973年冬,石油工业部物探局第二指挥部用两个磁带地震队在凹陷内的东明集
和长垣地区进行多次覆盖的试验工作,完成测线317.23千米,所得资料质量比“五
一型”资料有明显提高。到1975年8月,完成多次覆盖测线1324.2千米,能够较清
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根据资料,初步划分出4个二级构造带,即黄河隆起
带,前梨园-葛岗集向斜带、佘家向斜带、高平集单斜带,同时发现了文留、卫城
等18个有可能储油的局部构造。
  石油工业部根据该勘探区地处山东东明、河南濮阳以及东参1井和濮参1井的钻
探情况,1975年10月正式将东明凹陷改称为东濮凹陷,并决定由胜利油田、南阳油
田、物探局联合在东濮凹陷进行石油勘探会战。
  1975年底至1976年初,采取“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勘探方针,区域上动用
4台钻机,分别钻探卫城构造、胡状集断裂带、高平集斜坡和东明集古潜山等不同
的圈闭类型,局部构造地区动用5台钻机,迅速扩大勘探成果。
  至1995年,在聊城地区的莘县探明了文明寨和古云集-卫城两个油田,在菏泽
地区的东明县探明了桥口、马厂、三春集、徐集等4个油田和白庙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