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东石油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245&run=13

  山东石油学会自1979年成立到1995年底,共组织学术交流500次,参加人员
52672人次,提交学术论文7686篇。
  1979年4月,中国石油学会在成都市召开首次学术交流会。山东石油学会派出
25名代表,向会议提交30篇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在会上宣读12篇,其中《利用可
动水饱和度判别油水层测井分析方法》、《长输管线的内力和应力计算》及《椭圆
套管的挤压理论》等论文获得好评。10月,中国石油学会在大庆油田召开陆相生油
学术讨论会,山东石油学会派出8人出席会议,提交学术论文8篇,其中《济阳坳陷
陆相生油条件、有机质类型及演化》等论文,结合胜利油田的生产实际,提出了新
的见解。11月,山东石油学会地质学组和山东地质学会石油学组在胜利油田联合举
办鲁西南地区地质学术讨论会,省内14个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学术报
告10篇,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评价了鲁西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含油远景。
  1980年8月,中国石油学会在北京召开油田开发理论学术讨论会,山东石油学
会派6人出席会议,提交12篇学术报告,其中《砂岩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率影响的
研究》、《胜坨油田1区油层水淹规律分析》、《复杂断块油田详探方法》及《聚
丙烯酸胺的盐敏效应》4篇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
  1981年3月,山东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与胜利油田有关生产、科研单位,
联合召开石油测井技术座谈会,有10个单位88人参加,交流学术论文19篇。8月,
山东石油学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工程委员会联合召开油气田开发数值模拟学术交流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及各油田的教授、学
者、专家、科技人员共5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论文和专题报告31篇。
  1982年3月,山东石油学会油建专业委员会在胜利油田召开油田采油集输系统
能量合理利用学术讨论会,有6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了学术报告16篇。9月,山东
石油学会、山东化学化工学会东营分组与华东石油学院在华东石油学院联合举办科
学报告会,有1300多人参加会议,收到各种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121篇,在会上宣
读94篇,包括地质、物探、测井、采油、油建、炼制、机械、经济等方面内容。12
月,山东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在胜利油田召开物探技术讨论会,宣读科研成果
报告13篇,重点对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及其效果、提高数字处理技术、三维地震以
及垂直地震剖面法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了讨论。
  1983年5月,山东石油学会、江苏石油学会、河北石油学会及天津石油学会在
江苏省无锡市联合召开四省市石油钻井学术交流会。有20个单位136名代表参加会
议。会上交流学术论文37篇,内容涉及定向井钻探技术、最优化钻井技术、地层压
力预测和平衡钻井、喷射式钻井新发展、钻井泥浆流变性研究、处理钻井卡钻工艺
研究及其测井仪解卡应用、海洋钻井技术以及国外钻井新技术发展等。11月,山东
石油学会、山东化学化工学会东营分组和华东石油学院在华东石油学院联合举办科
学报告会,有2000多人参加会议,收到各种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60篇。同月,山东
石油学会与上海石油学会在淄博市齐鲁石化公司联合举办非背斜油气藏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有14个单位58名代表,会上交流学术论文17篇。着重讨论了“非背斜油
气藏”的概念、定义、分类、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等问题,还对渤海湾地区中、新
生代块断差异运动的特点,油气藏序列,沉积相研究及时间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探讨,
并对中国东部地区的许多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相继发现的不少与非背斜油气藏有
关的水下扇沉积砂体的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与油气藏的关系提出了建
设性意见。
  1986年4月,在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山东石油学会的帮助支持下,胜利油田召
开海滩地区施工技术研讨会,著名专家及学者38人应邀出席会议,实地勘察了孤东、
桩西、五号桩的海堤、码头及油库等施工现场,对海滩油田的开发施工提出许多建
设性意见。
  1988年3月,山东石油学会与胜利油田联合召开深化油田内部改革研讨会,发
表论文49篇,评出优秀论文13篇。9月,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油田化学专业委员会、
山东石油学会钻采专业委员会、四川石油学会钻采专业委员会油田化学学科组,在
山东联合组织召开山东、四川油田化学学术交流会,交流学术论文24篇。
  1989年5~6月,山东化学化工学会油田化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石油学会钻采专
业委员会和四川石油学会钻采专业委员会油田化学学科组,在四川省联合组织召开
油田化学学术交流会,来自两省49名油田化学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交流了钻井、
采油和油气集输等方面的油田化学最新成果,共发表论文25篇。10月,中国石油学
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在济南召开五项技术研讨会,胜利油田物探公司提供的6篇论文
全部获奖。
  1990年10月,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四川化学化工学会在山东泰安市联合召开油
田化学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24篇,评出优秀论文8篇,其中胜利油田3篇。
  1991年9月,山东石油学会主办的特高含水期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在滨州市召
开,与会代表60人,交流学术论文9篇。会议针对胜利油田投入开发的49个油田平
均含水高达84.5%的现状,探讨了综合治理办法,交流了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配套
技术。
  1992年6月,由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等7省市石油学
会联合举办东部地区物探技术交流会在郑州召开,全国石油系统的158名代表参加
了会议,交流学术论文58篇。
  1993年5月,山东石油学会和石油大学(华东)联合举办采油泵技术研讨会,与
会代表54人,交流论文12篇。9月,山东石油学会主办的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在泰
安召开,山东、新疆、河南、辽宁4省的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学术论文47篇。
  1994年9月,山东石油学会、河南石油学会和辽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高勘探成
熟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深化勘探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石油系统的85名代表参
加会议,交流论文24篇。会议对复式油气区成油条件、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等
课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资源评价工作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的建议,确立了对渤
海湾油气聚集区向新层系、新类型、新地区探索和正确估算含油盆地剩余资源量的
目标。同月,山东石油学会主办的化学法提高采收率学术研讨会在烟台胜利疗养院
召开,山东、天津、黑龙江、辽宁4省市石油学会的5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论
文26篇,探索了用化学方法在高含水期防砂、降粘、堵水以提高采收率,达到控水
稳油的有效途径。
  1995年8月,山东石油学会召开油气井防砂技术研讨会,山东、辽宁、天津、
新疆、河南5省、市、自治区石油学会代表48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25篇。10月,
山东、辽宁、黑龙江石油学会联合召开钻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讨会,52名
代表参加会议,交流学术论文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