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油田开发方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240&run=13

  1975年10月,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CY-733型玻璃管井下微差压力
计”通过技术鉴定,为井下提供了一种新型测试仪器。该成果1980年获国家发明四
等奖。
  1978年,钻采工艺研究院研制的半乳甘露聚糖胶新材料--田菁胶代替进口的瓜
胶,在全国各油田和一些矿山应用。1980年7月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1年,胜利采油厂引进美国森立特公司和雷达公司的电动潜油泵,为油田大
排量采液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杆抽油设备,这种泵适用于油层供液充分、采液量大于
200立方米/日的抽油井。1984年下井53井次,累计采液185.2万立方米,增产原油
53.7万吨。该项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3年1月,胜利油田水力活塞泵技术服务公司研制的“阀组式水力活塞泵的
液压发动机及其换向机构”通过鉴定。12月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89年无杆泵公司
研制成功高扬程水力活塞泵,1991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1983年4月,单家寺油田特高粘度稠油的开采列入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
经过近3年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稠油油层注蒸汽地质条件研究”、“稠油疏松油
层的解释方法研究”、“地锚式预应力固井新工艺”、“金属绕丝筛管砾石充填先
期防砂”、“63.5毫米×4隔热管柱”、“注汽封隔器和井下热补偿器”、“井下
取样器、高温高压测试装置、井口热补偿器”、“抽稠油深井泵”等8项科技成果,
其中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6项达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际水平,初步实现了稠
油开采工艺技术配套。
  图5-4 稠油热采配套工艺技术--隔热管及吸氢剂
  1984年9月开始,在单2断块(面积0.6平方千米)进行稠油热力开采试验。采用
一套层系5点法井网开发,共有9个井组25口井,其中16口生产井、9口注汽井。生
产井距200米,注采井距149米,注汽压力13~17兆帕,井口注汽温度330~350℃,
注入速度10~19.1吨/时,干度50~80%。到1985年底,注汽17井次,累计注汽量
58896吨;采油井13口,累计采油152082吨,累计产气21220立方米。平均单井日产
原油70~90吨,最高日初产原油191吨。该试验区块为开采特高粘度原油创造了经
验。该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2月至1987年12月,胜利油田压裂会战领导小组组织采油工艺研究院、
井下作业公司、河口采油厂、测井公司等单位有关人员,应用8项配套技术,对渤
南低渗透油田进行区域整体压裂改造试验。1986年产油113.2万吨,比1985年增产2.
25倍,渤南油田从此结束了14年低速低产的开发史,一举跨入年产百万吨级油田的
行列。该项目1989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3~12月,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按系统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孤东油田开
发建设一期工程,全面采用53项先进技术,基本建成了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
力。1987年实施孤东油田开发建设二期工程,以防砂、注水和加强油水井管理为中
心,进一步巩固了油田稳产基础。高速、高效、高水平建成全国第一个海滩大油田。
该油田平均每探明1亿吨石油地质储量投资仅为国内“六五”期间平均水平的19%,
每口探井获得的石油地质储量为全国“六五”期间平均水平的9.4倍。该项目198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八五”期间,孤岛采油厂承担的“孤岛稠油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后期高产稳
产配套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其特点:一是精细的油藏描述技术。发展了常规
测井资料的水淹层解释方法,提高了解释精度;积极推广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加深
了对剩余油分布的认识;通过井网层系的补充完善调整,增加了可采储量。二是有
效注水、控制含水上升技术。强化注采系统,搞好周期性的注采调整,达到控制含
水上升的目的。三是配套发展了以防砂、大泵提液、堵水调剖为主体的采油工艺技
术,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保障。该项成果使孤岛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年产油保持
在460万吨以上,并持续高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成果于1993年9月通过部级技
术鉴定,其综合技术处于国内同类型油田开发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型油田开发
的先进水平。
  1993年11月,胜利开发一号浅海移动式试采试验平台,通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
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平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重大科研项目,并被国
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列为“八五”期间重大攻关项目,是由胜利油田钻井工艺
研究院研究设计、荣成第一造船厂建造的,于1992年11月9日正式投产。该平台是
一座海上活动式采油平台,具备试采、集输等功能,适用于环境温度0~36℃及地
耐力不小于2.5吨/米2条件下浅海早期开发的装备。该平台属国内首创,具有良
好的推广前景。
  “八五”期间,现河采油厂承担完成的“乐安砂砾岩特稠油田高效、高水平开
发与建设”项目取得重要成果。该项目应用CT层析和图像联作、蒸汽吞吐系统数模
软件、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器和自动控制系统、防氢害隔热管、强制启闭阀式抽稠泵、
注汽采油一次管柱、高压汽水分离器及SL-A1型汽水两相计量装置以及薄层水平井
钻采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技术配套。先后开发了草20块、草32块、草南评价区
和草南开发一、二区等,每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7.5892亿元,3年半回收全部投资。
开发4年建成年产油百万吨以上,超过设计指标,年采油速度4%以上,年度油汽比
0.6以上,累积油汽比0.67,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于1994年9月通过中国石油天然
气总公司技术鉴定,并被评为总公司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由钻井工艺研究院发明研制的XXJ-300/600液压蓄能式石油修井机荣获1995年
中国专利金奖,并获美国、加拿大发明专利权。该机设计思路独特,其装机功率仅
为常规修井机的1/4,能大幅度节能,改善工人的劳动作业条件,操作简单,工作
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