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地质方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230&run=13

  胜利油田是在华北平原区域普查找油中发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石油地质综合
研究成果,对山东境内油气勘探开发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以寻找背斜油气藏为主,钻探了39个二级构造带,对其中12个进行了重点解剖、整
体勘探,共发现背斜、断块、潜山、地层不整合、岩性等8种类型油气藏,相继探
明了东辛、胜坨等31个油田。同时,在石油地质勘探理论上,对济阳块断盆地沉积
构造特征、生油岩的演化、油气聚集特点和富集规律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
对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济阳坳陷下第3系块断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确立了始新世末期济阳运动和渐新世末期的东营运动,前者奠定了济阳坳陷的
雏型,后者形成了坳陷的现今构造面貌,与同生断层伴生的逆牵引构造、广泛分布
的潜山披覆构造和凹陷的中央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强烈的块断活动造成
了断层密布、断块镶嵌的构造格局。块断型滨海小湖盆能够形成巨厚的、有机质丰
富的生油层系。长期继承发育的生油洼陷是主要油源区。坳陷内广泛发育的湖泊相
河流三角洲砂岩体、河流相砂岩体、浅湖相粒屑灰岩及滨海泻湖相礁灰岩是最主要
的油气储集层。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活动控制着多次油气聚散,同时
又是形成储油气圈闭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而形成了多含油层系和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复杂断块油田在济阳坳陷已发现的油田中占37.4%,这类油田的特点是断层多、断
块多、含油层差异大、连通性差,给勘探开发增加了难度。复杂断块的形成与强烈
的长期继承性断裂活动分不开,二、三级断层控制着构造格局,影响油气聚散,使
得整个油田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断块区,在简单断块区紧靠主断裂的高部位、比
较复杂断块区的腰部或断块区内局部隆起部分形成了油气富集区。胜利油田科技人
员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济阳坳陷各类油田的形成条件、油气富集特点
以及相应的勘探开发方法。地质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的科研项目,如胜利油田的发
现和油气富集规律、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微体化石、水驱油开发室内试验全自动
化流程、渤海湾油气区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田分布规律等,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奖。
  进入80年代以后,胜利油田进一步开展地质综合研究,推广应用数字地震勘探
技术和地震地层学,引进并运用大型电子计算机及精密仪器,促进了油气生成运移、
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等项研究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对济阳坳陷地质规律的认识,
逐步形成复式油气区的新概念。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内的一个具有不同含油层系、
不同油气藏类型、不同成因组合的复式油气区,油源丰富,构造变动频繁,油气运
移十分活跃,多种类型的油气圈闭和多套含油气层系相互交错迭置,在地下有机地
排列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坳陷之中,油气藏围绕主要生油洼陷呈环带状分布,构
成了济阳坳陷复合油气藏分布的基本格局。由石油工业部和胜利油田等单位的地质
专家共同研究完成的“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与实践”,获1985
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个科技项目运用多学科知识,认真总结20多年来渤海湾
盆地的勘探实践,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六五”期间,用以指导渤
海湾地区复式含油气(区)带的勘探,效果十分显著。1981~1987年,共发现孤东、
桩西、长堤、单家寺、林樊家、牛庄、五号桩、王庄、宁海、高青等28个油气田,
形成胜利油田发展史上第二个探明储量增长高峰期。
  1986~1990年,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
七五”攻关项目“牛庄油田岩性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5年攻关,形成
了一套综合地质、地震、测井、钻井描述岩性油藏的计算机技术和完整配套的软件
系统。应用这套技术,对牛庄油田187个砂体进行定量描述,探明和控制石油地质
储量数千万吨,比常规方法可少打探井数十口,节约投资2亿元以上。通过打井和
生产开发区验证,井的成功率98.2%,砂体解释符合率92.2%。经中国石油天然气
总公司组织的专家认定,该项技术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获中国石油天
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5-2 胜利油田开展牛庄油田油藏描述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岩性油藏描
述技术
1992年,以胜利油田为主,与辽河、华北等油田合作编写的《渤海湾盆地油气区第
三系》研究成果,通过部级鉴定。鉴定认为,该成果采取的技术措施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在综合运用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非海相第三纪地层划
分对比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1993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4年,由胜利油田地质院科研人员完成的“八五”储层研究成果《济阳坳陷
东部第三纪地层层序、沉积体系和储层预测》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鉴定。该
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4年,在全国优秀储量报告评审会上,由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完成的《
埕岛油田新增储量报告》获国家储量委员会优秀报告一等奖,这是石油系统有史以
来所获石油储量类唯一最高级别奖。该储量报告,在勘探综合研究方面,通过综合
运用神经网络、油藏描述等新技术,逐次解决了宏观砂体分布、油气富集带圈定和
单砂体定量解释等难题;在储量计算方面,通过建立井外储层参数估值模式,慎重
圈定含油面积,准确地计算出埕岛油田新增探明储量,被专家誉为少井条件下提高
储量计算精度、降低勘探成本、勘探隐蔽油藏的新创举,在全国具有广泛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