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海滩地区勘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21&run=13

  济阳坳陷东北部海滩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勘探难度大。70年代中期通过修海堤
进入滩涂地区,勘探工作逐步展开。1975年渤97井获日产265吨的高产油流,发现
了五号桩油田。1980年起整体解剖了桩西-五号桩地区,证实桩西潜山是一个以下
古生界为主要含油层系的古潜山油藏。钻入桩西潜山的桩82井、桩古1井、桩古2井
均获得工业油流,其中桩古2井日产原油204吨。长堤地区桩3井、桩11井也在沙河
街组获工业油流。至1980年底,桩西-五号桩地区钻探井40口,有30口见油气层,
发现了8套含油层系及桩西、五号桩、长堤油田。这些油气层的发现证实该地区是
一个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含油带,而且预示着整个海滩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含油气远
景。从此,海滩地区勘探进入新阶段。截至1995年,该地区先后发现和探明了孤东
等10个油气田。
  1984年发现了国内滩涂地区最大的油田孤东油田。孤东油田位于黄河入海口北
侧、孤岛油田以东约11千米处。1976年以前,该地区还处于海滩-极浅海范围内,
水深0~2米。1976年北流向的黄河尾闾改道为东流入海。至1982年,由于黄河水携
带大量泥砂填海造陆,孤东地区基本变为滩地,初步具备了海滩地震队施工的条件。
1982年冬季,在地面条件不好,装备及技术也存在一些困难的情况下,胜利油田组
织力量用数字地震技术在孤东地区开展了地震勘探工作。在以往地震工作的基础上,
又完成了地震测线18条,共178.2千米。1983年夏季,在勘探区内基本查清了孤东
构造的形态和主要断裂。1984年2月,拟定了孤东3、4两口预探井井位,修建14千
米的路堤和百米见方的陆地钻井平台,使孤东3井及时开钻。4月,孤东3井在馆陶
组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进而通过地震详查,作出连片构造图。6月底孤东3井中间
电测发现105米油气层,7月24日进行油气测试,获日产62吨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
了孤东油田。
  为尽快探明孤东大油田,地质、地球物理人员密切配合,精心解释地震剖面,
落实构造,利用各种资料,反复与邻区进行对比,对构造进行整体评价,进一步明
确了孤东构造有整体含油的可能性,确定进行整体解剖。1984年8月2日,油田决定
用15口井组成双十字钻井剖面,其中包括预探井4口、分层评价井3口。为了彻底改
变探区的勘探条件,抵御海潮和黄河洪水的侵袭,保证上述部署的顺利实施,胜利
油田会战指挥部决定在孤东地区围堰造陆,修建海堤。孤东整体解剖实施后,在完
钻的11口探井中全部见到油层,一般厚度30米以上,其中孤东32井油层最厚达129
米。另外,距孤东3井东3千米的孤东7井,馆陶组油层厚度32米,油水底界1342.6
米,与孤东3井的油水底界大体一致,这表明馆陶组上段可能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除馆陶组上段、下段两套油层外,在东营组、沙河街组一、四段也见到了油层。通
过整体解剖,基本探明孤东油田是一个以上第三系披覆构造为主体的复式油气藏。
但是,在进行连井地层对比中,发现岩性对油气藏的影响十分严重。如孤东4井和
孤东3井相距仅600米,而孤东4井比孤东3井的油层减少了一半。与孤东3井同井场
的孤东31、32、33等井中所钻遇的12个油气层分布在不同的砂层中,厚度变化也相
当悬殊。可见在构造控制的基础上,上第三系的油层还存在着复杂的岩性关系。针
对上述情况,为尽早地认识油层,取得油层物性参数,准确计算储量,为开发准备
提供可靠的资料,1984年第四季度又部署各种探井15口,其中孤东14、20井为密闭
取芯井。至1985年初,孤东地区勘探仅1年时间,就完成地震测线1418.5千米,探
井完钻17口,进尺43360米,全部见到油层,并在9口井15个层中进行了试油,基本
上搞清了馆陶组上下段、东营组、沙河街组含油层系的构造形态、含油面积和油藏
类型。至1987年底,孤东油田全面开发,建成5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后经边缘地
区的滚动开发,到1995年底,孤东油田探明含油面积60.3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
26085万吨。
  1986~1995年,在孤东油田以南地区发现了红柳、新滩油田,在桩西油田西北
地区发现了老河口、飞雁滩、英雄滩油田。
  新滩油田位于黄河口北岸海滩地区,在垦东潜山披覆构造上。构造面积约600
平方千米,被三条北西西向主断层切割为三个台阶。1986~1988年,在垦东潜山披
覆构造的三个台阶上,部署了27口探井,发现了垦东12和垦东29含油区块。到1992
年,新滩油田累计探明和控制含油面积21.6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3983万吨。
  老河口油田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东部滨海地区,构造位置在埕东凸起向北倾没部
分,东南与桩西油田相邻。勘探面积约100平方千米。1986~1988年,共钻探井17
口,发现了太古界、古生界、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多套含油气层系。
油田包括老17、5、15、13、19块,桩106块,控制含油面积3.7平方千米,地质储
量为378万吨。1989年沿埕东断层下降盘钻探井14口,又发现了老5、13、15、17含
油断块。至1992年底,老河口油田探明和控制含油面积10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
986万吨。
  飞雁滩油田位于东营市河口区黄河故道入海口附近,构造位置处于埕北凹陷的
南斜坡上。1989年7月开始地震勘探,1991年3月钻第一口探井埕116井。该井在馆
陶组电测解释油层1层4.8米,油水同层1层1.7米。同年4月19日射开油层3米,10毫
米油嘴日产油25.9吨、天然气589立方米。到1991年底,共钻探井10口,均钻遇馆
陶组油层,试油井和试采井均获日产油10~45吨的工业油流。至1994年底,又发现
和探明埕118、119、122、130含油断块和埕116、118、110、121含气块。共探明含
油面积16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477万吨、含气面积4.3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
储量7.88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