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油田注水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93&run=13

  胜利油田开发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注水工作,确定了油田早期注水保持油层能
量的开发原则,坚持注够水、注好水,以利油田实现长期稳产。
  油田注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注水前,水必须通过净化站进行除铁、脱氧、杀菌、
清除杂质等处理,合格后经注水站用高压注水泵送往配水间,按照地质方案要求向
各注水井分配水量,最后经注水井分层配水管柱向油层注水。其过程和相关工作,
包括水质处理、供水、注水、分层配水及分层测试等环节。
  1966年2月,胜坨油田胜1-2-6井开始转注水,至年底有12口注水井,年注水量
为10.2万立方米。当时注水井采用的是固定式745型配水管柱,主要由工作筒、
745-4或745-5配水器、475-8封隔器、测试球座、挡球短节连接油管组成。1974年,
针对固定式配水器对测试工作不便的情况,改换成活动式空心配水器,它由工作筒、
空心配水器、475-8封隔器、循环凡尔连接油管组成。利用这种配水器,可以不动
管柱,投球测试出全井的分层注水资料,但仍需一层层测试和计算,直观性较差。
1976年,开始采用活动式偏心配水管柱。它由工作筒、偏心配水器、475-8封隔器、
测试定位接箍、循环凡尔连接油管组成。测试时每一层的吸水情况都清楚地刻在流
量计卡片上,取出后可直接读数。1986年,研制出755-I型封隔器,代替上述的
475-8封隔器。该封隔器密封性能好,在注水过程中可定期洗井,可提高注水井层
段合格率。1983~1990年,引进了国外化学公司的污水监测、密闭处理及系统加药
技术,建立了辛1污水处理达标样板站,并进行了推广,改善了污水处理的现状。
  1991年以后,胜利油田发展了多种增注工艺,如压裂增注、酸化增注、磁增注、
单体泵增注、水力震荡解堵增注、补孔改层等。1991~1995年,平均年增注水量达
500万立方米。同时,进一步发展分层注水工艺,注水井分层注水合格率提高到70
%。加强水质处理,建成注入水精细过滤装置73台,日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1995
年,油田污水回注率96.7%,基本达到不污染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