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杆泵采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90&run=13

  有杆泵采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设备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应用较广。
在抽油设施选择、工作参数的设计优选和机、杆、泵工作状况的诊断技术方面,随
着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60年代,由于条件限制,采油井多选用游梁式CYJ5-2712或CYJ10-3012等抽油
机,抽油杆普遍采用C级碳钢,下入油井的多是43和56毫米管式泵。冲程多采用2.1
米、2.4米、2.7米,冲次为4次/分、6次/分、9次/分不等。通过示功图、动液面定
性地解释工作情况,调整生产参数。
  70~80年代,有杆泵采油的设备和种类逐年增多,抽油机出现了API系列的
CYJ6-2.1-26B型,以及由胜利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顾心怿等人研制的5型、12型链
条抽油机。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地下油井液面逐步下降,含水不断上升,迫使抽油
泵不断加深,抽油杆负荷也相应增大,逐渐用D级合金钢抽油杆代替C级碳钢抽油杆,
减少了抽油杆断脱事故。同时,抽油泵的种类不断增多,不仅出现了直径70毫米、
83毫米、95毫米等常规大排量泵,而且出现了直径83毫米串联泵、直径83毫米和56
毫米分抽混出泵,大大提高了采液量,增加了油井产量。各采油厂的科研人员还根
据不同的地层条件、原油特性,先后研制了阀式深井泵、BNS稠油泵等。
  1981年,万邦列图解法发表,把抽油机、杆、泵的选择和工作参数的定量确定
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部分油井工作参数的设计和选择由定性向定量转移。1984年,
胜利油田各采油厂逐步引进了计算机诊断技术,研制出抽油泵软件,建立了合理的
抽油机工作参数和优选程序,由专业技术干部负责对抽油机的测试、诊断和参数优
选工作,使有杆泵采油工艺逐步向定量设计、定量解释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抽
油井工作效率。到1990年底,胜利油田共有9217口机械采油井,采用有杆泵采油的
油井有8067口,占总井数的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