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盘油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76&run=13

  临盘油田位于临邑县境内,其构造位置在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是一个多
断层的复杂断块油田。全油田共划分为4个断块区和1个背斜构造。油藏类型主要有
两类,一类为背斜构造油藏,另一类为屋脊式断块油藏。该油田于1964年4月发现,
1973年8月投入开发。含油面积60.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2882万吨。主要经历了4
个开发阶段:
  (一)弹性能量开发阶段(1973~1975年)
  此阶段日生产能力由1923吨上升到3177吨,单井日产由58吨下降到26吨,油气
比由69立方米/吨上升到130立方米/吨。开发初期压降大,产量下降快,弹性产率
小,一年左右时间总压降为1.94~3.28兆帕,平均月压降0.2~0.6兆帕,弹性产率
1500~3850吨/兆帕,说明小断块能量不足。
  (二)注水开发阶段(1976~1978年)
  此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976年1月~1977年2月,为溶解气驱向水压驱动过
渡时期。先在临2~6单元馆三段注水,至1977年2月,全油田有8个单元14口注水井,
注水单元能量得到补充,油井脱气现象有所改善,油气比下降,以溶解气驱为主要
特征的单元注水后逐步向水压驱动转化。1977年3月~1978年12月,为注水水压驱
动时期。此时老的注水单元不断调整,新的单元不断投入注水开发。单井产量逐步
稳定在较低水平。含水上升到44.4%。
  (三)调整完善阶段(1978~1985年)
  油田范围内进行过两次调整。第一次在1978年,以投(转)注为主,进一步完善
注采系统。集中力量围歼盘河、临9~临13断块区,新打井28口,投产新井27口、
投(转)注井15口。第二次在1985年,进行以注水井为中心的综合调整。钻井12口,
投产新井10口,并对油井采取酸化、卡层、堵水等措施,同时转注17个单元,累计
注水单元达45个,注水井达53口,扭转了注采不平衡的被动局面。
  (四)滚动勘探开发阶段(1986~1995年)
  1986年开始从临盘油田的实际出发,利用已有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和部分钻井资
料,对全油田各区块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类实施滚动勘探开发工作。对已
基本探明的一类区块进行产能建设;对已发现油气的二类区块扩大成果,进行产能
建设准备;对未钻探的三类断块重点落实断层、构造,并进行封堵性的研究,在有
利区块上布置开发准备井。在此阶段中,滚动勘探开发了临58、68、73、61、101
等断块,整体调整了盘2断块沙三下等20个单元。10年中临盘油田原油产量稳步上
升,1991年最高达到146.76万吨。
  1995年12月,临盘油田有油井709口,开井585口,日产油水平3279吨;注水井
243口,开井185口,日注水平15728立方米。综合含水83.9%。1995年产油117.27
万吨,累计产油2130.9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