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扩建能力、提高速度开发阶段(1970年6月至1974年12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70&run=13

  1970年6月~1971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扩建生产能力调整。对沙二段进行层
系井网注采调整,扩建沙二段生产能力,并开发2区沙三段及2、3区沙一段。全油
田设计总井数608口,其中生产井390口,注水井146口,其它井72口;设计年产油
能力485.9万吨,采油速度1.7%。实施后产量有了大幅度上升,上报年产油能力
422万吨,采油速度1.52%。由于注水调整开发措施没跟上,方案未能全部实施;
由于工艺不配套,未能达到开发设计要求。阶段末期投产油井408口,注水井91口,
年产油410万吨,采油速度1.47%,采出程度5.16%,含水25.5%,日产能力12957
吨。
  1972年1月,根据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会议精神及部领导对胜坨油田
开发工作的指示,进行了第一次整体层系调整,按原油性质、油层物性、驱动类型
等合理划分开发层系,井网及注采系统以分注分采为中心,对主要区块进一步调整
平面及层间关系。重点调整了胜2区及坨28断块。方案实施后,总的开发效果较好,
达到了方案设计指标。到1974年10月,采油速度已由1.6%提高到2.0%以上;日产
油达到18175吨,比调整前增加5520吨;日注水由调整前的10074立方米上升到
14311立方米。但由于转注工作没跟上,导致注采比由0.46下降为0.41;总压降达
到3.59兆帕,致使大部分井由自喷井转为抽油井。自喷井数由调整前的207口下降
为64口,抽油井数由调整前的152口上升为500口。由于大批新井投产和调整后开发
效果的改善,已累计建成年产55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油田的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