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通讯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41&run=13

  胜利油田的通讯网建设,是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61年使
用磁石交换机。1963年建立通讯线路维修班。1965年夏成立通讯队,建成投产200
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970年建成8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站。1973年建成以胜利油田
基地为中心的简易通讯网,交换机容量2050门,同时开通了东营至滨南、孤岛、河
口、辛店四个方向的明线载波。1977年初,油田基地电话站建成2000门步进制电话
交换机,基地周围地区实现了自动拨号。至1983年,全油田电话站装机容量达到
6450门。
  1983年9月成立胜利油田通讯公司,
  图3-4 胜利油田通讯楼
油田通讯事业加快了发展速度。1985年8月,微波一期工程竣工,油田基地、胜坨、
八分场、集贤、河口、孤岛、利津、滨南等8座微波站投产,油田专用自动网开始
形成,大部分二级单位实现了自动拨号。1986年10月,卫星地面站建成投产,油田
长途通讯由地面发展到空中。1987年11月,油田卫星地面站与全国石油系统14个地
面站联网开通,组成石油系统专用卫星通讯网,实现了胜利油田与石油工业部及各
油田的卫星远程通讯。12月,通讯公司施工的2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投产,扩大
了油田自动网的覆盖范围。1989年12月,胜利油田通讯模拟网完成了由5位制向6位
制的过渡,为扩大通讯网规模创造了条件。
  “八五”期间,胜利油田通讯工程建设进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快速发
展阶段。一个以现代通讯技术作支撑、有线无线相配套、地面空中相结合、海上陆
地相呼应、固定移动相统一、多种技术手段相补充的立体数字化通讯网络已经形成。
装机容量由1990年底2.1万门迅速增加至11.5万门。以1991年引进1.5万线程控交换
机、数字微波和移动通讯系统投产为标志,油田通讯进入到数字通讯发展的新时期。
1994年2.2万线程控交换机和2套光纤通讯系统一次投运,油田基地周围地区率先告
别模拟电话,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1995年全网投产程控交换机6万线,
油田电话普及率达到20.5%。8月20日专网电话由6位升为7位,为今后的发展打下
了基础。
  油田移动通讯在“七五”时期引进8个车台的基础上,1991年引进投产了芬兰
诺基亚450兆赫集群移动通讯系统,1994年投产了450兆赫/150兆赫跨频移动通讯系
统,1995年又建成了800兆赫集群移动通讯系统,并对450兆赫系统进行了改造。现
三大系统共设基站14座,信道68个,移动通讯用户达1300多个。油田一点多址通讯
系统,已发展到4套系统、22个站。无线寻呼从1990年的1套系统300个用户,一跃
发展为胜利台、石油台两大系统共计2.5万个用户,不但覆盖了全油田,而且石油
台在石油系统寻呼网内实现了漫游。微波通讯线路总长921千米,其中数字微波761
千米,模拟微波160千米,光纤通讯线路总长131千米。
  海洋通讯与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同步发展。“八五”期间,通过从日本、美国、
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通讯设备,海洋通讯能力稳步提高。已经建
成了6套海事卫星通讯系统,12套自适应短波通讯系统,9个数字微波站和龙口、莱
洲湾、港区3个程控电话站,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东营为中心、港区为重点、龙口和
莱洲湾为支撑的覆盖整个渤海湾广阔海域的海洋通讯网络。
  在与石油通讯专网联网的基础上,1992年9月30日,油田基地55局、八分场73
局与东营市22局、33局联网,解决了油田电话自动出长途的问题。在公、专网双方
共同努力下,联网的范围不断扩大,长途出口也由东营一处变为东营、滨州两处。
到1995年底,油田所有局均与邮电公网联网。油田电话不仅在油田内畅通无阻,可
以享受石油专网长权,而且通过公网,实现了国内、国际长途直拨。
  1983年以前,胜利油田的通讯业务,归油田水电指挥部负责管理。1983年9月,
胜利油田通讯公司成立。它是油田通讯专业化管理的二级单位,同时行使胜利油田
通讯处职能,对胜利油田横跨7个地市的专用通讯网的通讯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到
1995年,胜利专用通讯网拥有分支局47个,交换机容量11.5万门(不含用户交换机
22480门)。其中,通讯公司建制内拥有程控交换分支局24个,总容量75100门,占
全网容量的66%。通讯公司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科技进步,企
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公司员工总数达到207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
名。公司总资产达到3347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