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气集输流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13&run=13

  1965年胜利油田会战初期,针对胜坨油田排状布井状况,集输流程采用了大庆
“萨尔图流程”。采用单井计量,井口用水套炉加热,集油管线用管式加热炉加热,
油气计量后混输至接转站。这是胜利油田早期的油气集输流程,在油田开发中起了
重要作用。1968年,针对东辛油田原油粘度高的特点,设计掺水计量站,采用热水
炉集中供热、双管伴热或回水穿心伴热的三管流程。这种流程在胜坨油田、纯化油
田也采用过。1970年,胜坨油田2区进行开发调整,实行分层开采,采用面积井网
布井,多井进计量站计量,油气混输至接转站。这种流程一直使用到1990年。1973
年,在孤岛油田南区开发中,针对油井日产量10~15吨、粘度大、原油含水低的特
点,设计了大站集中供热、井口加药降粘的单管掺水双管流程。1975年,在胜坨油
田2区高含水区块,进行取消井口加热炉和接转站、实行常温输油试验获得成功。
1986年,在单家寺油田进行稠油热采,集输流程采用双管掺轻油降粘获得成功。
1994年,在史南油田史深100块产能建设工程的集输系统中,采用玻璃钢管道输送
原油,解决了油田开发后期的高含水原油集输管线的腐蚀问题。玻璃钢管道已在临
盘、桩西等油田新建集输工程中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