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2井获得高产油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6&rec=11&run=13

  华8井获得工业油流后,为扩大勘探成果,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决定在
东营辛镇构造带上再部署营1井、辛1井两口探井。
  营1井位于东营背斜构造的南部断块上,设计井深3000米,钻探目的主要是了
解沙河街组地层及其含油气情况,完成华8井未完成的地质任务。由华北石油勘探
处32120队施工,1961年6月15日开钻,9月10日完钻,完钻井深2897.9米。该井在
1686~2896.6米井段钻遇沙河街组,其中在1789~2642米井段见油层17层,有效厚
度29米。1961年11月9日至1962年1月22日,选择了2638~2642.4米井段油层有效厚
度3.2米试油,用10毫米油嘴日产油3.5~6.2吨,首次发现了沙河街组含油层系。
  辛1井位于辛镇局部构造顶部,设计井深3000米,由华北石油勘探处32104队施
工。1961年6月19日开钻,7月23日完钻,完钻井深2525.89米。该井于井深1899~
2525.89米钻遇沙河街组,在2058~2461米井段有油层18层,有效厚度43.3米。11
月3日对2290~2370.6米井段油层22米进行试油,用10毫米油嘴日产油31.7~53.5
吨。辛1井再次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层,扩大了东营辛镇构造带的含油范围。
  1961年7月,石油工业部决定将华东石油勘探局的队伍由江苏调往山东,华北
石油勘探处并入华东石油勘探局,集中力量加强东营凹陷北部地区,即黄河以南、
广饶县牛庄以北地区的勘探工作。具体勘探任务是:(一)以东营构造带为重点,以
沙河街组油层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部署双十字钻探剖面11口探井,了解坨庄、胜
利村、现河庄、永安镇等构造的含油情况,探明东营-辛镇构造的含油范围。集中6
个钻井队、3个试油队、5个地震队、1个电测深队、1个放射性化探队进行勘探。(
二)预探陈家庄、义和庄凸起,了解基岩性质及埋藏深度,建立该区地层层序,部
署预探井4口。
  在上述部署实施中,营2、4、5、6井,辛2井,河1井等均见油层。其中,营2
井于1962年9月23日钻至井深2758.57米,在沙河街组(第三段)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
并发生强烈井喷,用钻杆完井测试2738~2758.57米井段1层20.57米厚油层,用15
毫米油嘴求产,日产原油555吨,原油地面相对密度0.88,粘度25毫帕秒,凝固点
26°C。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营5井(后改称坨7井)于1963年10月
25日在沙二段试油,获日产36吨的工业油流。此外,山东省石油普查队在惠民凹陷
临盘构造上钻探的惠3井、惠2井也见到油气显示。
  1962~1963年,在东营凹陷共钻探井14口,有9口见到油层,初步探明含油面
积11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200万吨。特别是营2井获得高产油流,说明地下油
气资源比较丰富,东营地区具备了开展石油勘探会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这
个地区的地下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各井油层情况变化很大,难以对比,存在着“五
忽”现象,即油层忽有忽无、忽油忽水、忽高忽低、忽厚忽薄、原油性质忽轻忽重,
给尽快认识和掌握油气的聚集规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