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纤维板、刨花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4&rec=93&run=13

  一、纤维板
  60年代末期,济宁市木材加工厂、桓台县木业社、临清纤维板厂等企业先后设
计、安装了纤维板生产设备,进行批量生产。到1975年,全省有13个纤维板厂(车
间),年产纤维板2797立方米。1977年,烟台木材工业公司、平度县木器厂、泰安
市木器厂、寿光县木器厂、青岛木器二厂等企业也相继生产纤维板。1978年后,部
分纤维板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产刨花板。1975年-1985年底,家具行业共生产
纤维板13.95万立方米。
  纤维板具有结构均一、干缩小、幅面大、表面平整、隔音隔热性能良好等优点,
是制作家具的重要材料。纤维板主要用于柜类家具的背板、抽屉的底板以及其他不
出面的部件。经过饰面的纤维板,也可用于制作家具的出面材料。
  纤维板生产工艺,主要分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生产又可分软质纤维板生产和
硬质纤维板生产两种工艺。湿法纤维板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备料、纤维分离、成型、
热压、后期处理5道工序。干法纤维板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备料、纤维分离、施胶、
纤维干燥和分级、成型、热压、后期处理7道工序。
  纤维板的规格主要有:
  厚度:3、4、5(毫米);常用幅面尺寸:610×1200毫米、915×2135毫米、
1220×2440毫米。

  二、刨花板
  1958年,青岛木器一厂用土办法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研制生产刨花板4000张,
加工成方桌、椅背、方凳。后因刨花板质量太差停止生产。1962年,该厂重新研制
刨花板,由工人工程师王世亮负责,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设计并制造了搅拌机、粉
碎机等5台设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研制工作停止。1976年3月,省二轻局在文
登县召开全省二轻系统人造板生产及应用座谈会,下半年,益都县木工厂、黄县木
器厂等企业开始筹建刨花板生产线。1978年,益都县木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刨花板。
1977年,桓台县木器厂、黄县木器厂、滕县人造板厂等企业利用原有纤维板设备改
制成刨花板生产线,并小批量生产刨花板及以刨花板为基材的家具。同年5月,省
计委、省财政局、省二轻局联合发文,确定在14个企业中挖潜改造,建设刨花板生
产线。当年安排13个企业,总投资564万元。其中,省财政局借款276万元,省二轻
局补助投资30万元,企业自筹258万元。1978年,全省有33个企业建成刨花板生产
线。但有的没有原料,有的水电供应不足,且自制设备五花八门,规格幅面也不统
一,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为了搞好木材综合利用,发展刨花板生产,解决家具市场
供应紧张的问题,省二轻局请南京林产工业学院、东北林学院协助设计了年产2000
立方米、3000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包括厂房建设、主辅机的制造和工艺流程的
统一定型。当时热压机的压力定为800吨,幅面定为4尺×8尺和4尺×6尺两种,由
平度县人造板设备厂制造,省二轻局统一调拨分配。其他主要辅机由生产企业购买
或自制。1979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定点24个企业建设
刨花板生产线。同年,青岛木器一厂年产9000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建成投产。随
后,临朐木器厂、掖县刨花板厂、博山木器厂、威海家具厂、招远木器厂、济南木
材加工厂、新泰刨花板厂、德州木器一厂、海阳木器厂、汶上县木器厂等企业相继
建成刨花板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同年9月,青岛木器一厂研制成功无垫板上
料机,填补了国内刨花板生产的一项空白。1983年,省家具公司派出两名技术人员,
在栖霞木器厂对原BP1300型铺装机进行改造,新型铺装机于1984年10月18日通过省
级技术鉴定。
  刨花板的生产以木材加工剩余物、枝丫材、棉杆等为主要原料。胶合剂一般采
用脲醛树脂胶,经切片、烘干、拌胶、铺装、预压、热压等工序加工制成。幅面长
度规格为2440、1220毫米,宽度规格为1220毫米,厚度规格为14、19、22毫米。
  刨花板的二次加工,各生产企业所用工艺不尽一致。青岛第一木器厂、博山木
器厂、乳山家具厂等采用木单板饰面;临朐木器厂等用浸渍纸饰面;还有的采用木
纹印刷。
  到1985年底,部分刨花板生产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生产技术不过关、原料缺乏、
二次加工不配套等原因而停产。正常生产的企业和车间还有16个,总产量1.71万立
方米。